定价:36.00 元 《求是》社论评论言论选编·2017

  • 作者:求是杂志社
  •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 责任编辑:刘玉芬
  •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01日
  • 技术编辑:贾 茹
  • 开本:787毫米×1092毫米 1/16
  • 版次:第1版
  • 装帧:平装
  • 印次:第1次印刷
  • 字数:184千字
  • I S B N:978-7-5147-0853-0
  • 语种:汉语

该书的内容将求是杂志2017年度的社论评论言论结集出版,围绕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治国理政谱新篇、培养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五部分,言论选编引领读者把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坚定自觉,体现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到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本书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初心 不懈奋斗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

☆ 社 论

今天是2017年元旦。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豪情满怀、充满希望的喜庆时刻,我们向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全面贯彻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不仅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率提高,而且结构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稳中调优,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大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形势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人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实现了 “十三五” 良好开局。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 “三期叠加” 的大环境下,过去的一年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完全正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逐步确立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而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2017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实施 “十三五” 规划的重要一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党的十九大,对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中,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变化,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在稳中求进中,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首先是宏观政策要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关键是市场预期要稳,预期稳,市场才能稳,大局才能稳。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加强产权保护,维护法治环境,增强企业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增强政策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在稳定大局下要不断进取。特别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真正做到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只有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方面,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做好2017年工作,必须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2017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既去旧、又育新,既减少无效供给、又扩大有效供给,推动 “三去一降一补” 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同时,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 建设三大战略。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最终落实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共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这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做好2017年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委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之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统筹兼顾,狠抓工作落实,处理好各方面重大关系,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使我们党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改革发展更加辉煌的前景,在向我们发出时代的呼唤。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 “十三五” 开局良好势头,配合好党的十九大召开这个大局,不断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求是》2017年第1期

推 进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的历史性大会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社 论

金秋十月,中华大地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的脚步越来越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出现了全党全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喜人局面,神州大地唱响着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很不平凡的5年,是砥砺奋进的5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任务。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我们不仅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党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听取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审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入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时代条件出发,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更好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再接再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开好党的十九大,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都在为迎接党的十九大扎实勤奋地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最根本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726” 重要讲话精神,用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 “726” 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政治宣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政治动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好党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一次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726” 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了认识、增添了干劲。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就是我们的定盘星和主心骨。二是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探讨 “为什么能” 的奥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在短短5年间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这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三是进一步明确认清了时代使命,着力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一重要论述,概括了党和人民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更加明确了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立足岗位、积极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当代中国最高政治原则,紧紧抓住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关键,确保全党政治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又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密不可分。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推动了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为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辟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所面临的 “四大考验” “四种危险” 是长期的、复杂的和严峻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强化责任、强化督查、强化查处,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努力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同人民群众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使全党坚定 “四个自信”、增强 “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天时人事日相催,人逢喜事精神爽。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必将是展示我们党团结、胜利、奋进的空前盛会,是继续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性大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好十九大,迈出新步伐,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求是》2017年第20期

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初心 不懈奋斗 ——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圆满成功

☆ 社 论

金秋十月,放眼神州阳光灿烂,充满着硕果,洋溢着希望。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落下帷幕。大会一致通过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一致通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将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进步大局,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高度,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彰显我们党复兴民族伟业的抱负和担当,彰显我们党前所未有的从容和自信,体现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体现了总结过去和规划未来的统一,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新时代形成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在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我们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重要的昭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 “四个意识”,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更好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定,是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上,在深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从 “物质文化需要” 到 “美好生活需要” ,从解决 “落后的社会生产” 问题到解决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进而完整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紧密结合这个战略安排,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

“打铁必须自身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我们要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 “四个意识” 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要我们党把自己建设好、建设强,就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昭告了这次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一主题,鲜明地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的前进号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求是》2017年第21期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

☆ 本刊评论员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至关紧要。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是我们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重要的昭示,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对于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挺立时代潮头,也须臾不能离开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一贯富于理论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如今,又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 “八个明确” 。这 “八个明确” ,分别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战略安排,社会主要矛盾和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 “四个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党的领导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其内容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 “一国两制” 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 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的鲜明特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虽然是在党的十九大命名的,但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产生、升华、形成的,这一重大思想的丰富内容、精神实质早已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镌刻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坎里,成为引领和指导这5年来创新实践的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实际举措。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把这一重大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求是》2017年第22期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昭告了这次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一主题,鲜明地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的前进号角。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牢牢把握这个主题。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96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坚定人民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由于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的考验,创造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恢弘业绩,使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告别贫穷和落后,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九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描绘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原来提出的 “三步走” 战略的第三步将提前15年实现。21世纪中叶,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比光明的前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在我们脚下铺就。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期。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艰巨,我们都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再望奋斗历程,重温入党誓词,阐明 “红船精神”,这一系列活动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凝聚起全党担当使命、矢志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求是》2017年第23期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从严治党、正本清源,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在开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成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又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即人民需要和社会生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人民需要方面来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从社会生产方面来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的重大论断。从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到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着力解决 “落后的社会生产” 问题到着力解决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问题,这一重大论断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发生的新变化,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之一。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决定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认识我国基本国情上,注意处理和把握 “变” 与 “不变” 的辩证关系。在这里,“变” 的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不变” 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我们的 “最大实际” 与 “最大国情”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讲我们还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过程,还要完成初级阶段应完成的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丰富深厚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用 “五个时代”,分别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五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作了高度概括,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精确把握,反映了我们党的使命追求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用 “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维度,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充分彰显,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就是奋力夺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定性胜利的时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有机统一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求是》2017年第24期

为什么我们最有理由自信

☆ 王刘生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新当选的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诗用以言志,既吟咏了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香的品格,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挺直之脊,一个国家的前行之炬,一个政党的闪耀之光。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陶醉的自封,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大,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并得到他人的认可。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自信” 作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词汇,生动地体现在国人的脸上,深刻地烙印在国人的心中。与过去任何时期相比,我们现在的自信更加坚定、更加从容,这样的自信,源于国家的发展进步赢得举世瞩目,源于国家的光明前景必将灿烂辉煌。

我们自信的神气,从公认成就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形下,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达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中国正在由大国跃升为强国,呈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改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说明:我们的道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是合理的,我们的文化是值得为之骄傲的。

我们自信的豪气,从中外比较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发展、人心凝聚、社会和谐、大局稳定,在世界乱局中保持了中国之治。现在,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任何一个明眼的人、公道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看到我国制度的优势。当我们在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在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在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确立自己的制度,在 “文明的冲突” 中坚守自己的文化…… “厉害了,我的国!” 满满的自信通过短短的6个字让亿万人的心灵同频共振。

我们自信的底气,从人心向背而来。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有更多获得感。老百姓最关心的莫过于有稳定的工作,有好的收入。为了保就业,党中央狠抓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扶持和培育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不仅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增长,更创造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老百姓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有良好公平的教育。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推进教育公平,不仅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而且积极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老百姓关注医疗、养老是否有保障,关心环境、食品是否安全。对此,深化与老百姓生活最贴近领域的改革,便是党中央率先考虑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发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脱贫攻坚战,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在减贫方面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 “溢出效应”。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坚持重拳出击、铁腕反腐,“老虎” “苍蝇” 一起打,成效显著,凝聚了党心民心,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我们自信的朝气,从奋斗目标而来。党的十九大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步走” 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每一位中国人都在抖擞精气神、激发潜能量,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万丈的豪情、冲天的干劲,意气风发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个 “历史交汇期”,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信更不能自满。越是顺风顺水,越需要保持一份冷静,保持一份定力。客观地说,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还充满着风险和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只要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砥砺奋进勇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将不断铸造新的辉煌。

《求是》2017年第24期

扩展阅读Extended reading

    浏览历史Brows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