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47.00 元 时代楷模·2018——王传喜

  •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 责任编辑:张 俊
  •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01日
  • 技术编辑:周媛卿
  • 开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
  • 版次:第1版
  • 装帧:平装
  • 印次:第1次印刷
  • 字数:153千字
  • I S B N:978-7-5147-0874-5
  • 语种:汉语

王传喜,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九大代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19年来,他率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使代村一跃成为各业总产值20多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到12亿元的先进村。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评论、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王传喜的崇高形象。

报道视角

王传喜扎根农村苦干19年 “乱村” 换新颜

王传喜,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九大代表。先后荣获齐鲁时代楷模、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王传喜的带领下,代村由当初的乱村、穷村、脏村,一跃成各业总产值20多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到12亿元的先进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全国敬老先进村、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优秀基层干部代表——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

当好“领头雁”,打造坚强 “两委”班子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代村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土地乱圈乱占,私搭乱建,村委会瘫痪了,代村由历史上的先进村,变成了全县出名的上访村、乱子村。1999年年初,王传喜当选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乱象和困境,王传喜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从治乱入手,抓治安、抓清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并成为典型和先进。一是做合格带头人。190多本工作笔记,记录着王传喜19年的近7000个日夜。王传喜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 “约法三章”:村里工程决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带动“两委”成员公开承诺:决不假公济私、决不侵占集体资产、决不让党的惠民政策 “缺斤少两”。王传喜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成为了村里的主心骨。二是建设过硬队伍。以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将有开拓精神的农村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努力建设精干型村干部队伍,现在村 “两委” 干部几乎都是致富带头户。同时,根据无职党员的特长和岗位需要,设立社会治安岗、文明新风岗、诚信经营岗、旧村改造岗等,每名党员根据自身的从业特点和专业专长,进行岗位认领,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在2014年全村最后一次旧村拆迁中,21名 “旧村改造岗” 党员,带头签协议、搞拆迁。1999年以来,王传喜带领代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助、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开创了代村一个又一个奇迹。“两委” 班子经历过6次换届选举,除正常退休外,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违纪。三是严格制度执行。坚持每天早晨6点准时召开村 “两委” 会,调度前一天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当天工作任务。将每月5日晚上定为党员固定学习活动日,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党员组织生活的参会率每次都能达到90%以上。建立了以党支部 “提事”,村委会 “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 “定事” ,村务监督委员会 “监督事” 的工作机制,创新了以“一会、一栏、一纸、一单”(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公示公开栏、明白纸、对账单)为主要内容的村务事务公开制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2年5月,代村在临沂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村社区纪委,选聘了30名廉政监督员,对村里的重大决策和党员干部实行零距离监督。

甘做铺路石,推动代村产业发展

上任伊始,王传喜就立志不负重托,要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代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但是等待他的是更大的困难,王传喜没有退缩,他积极作为、乐于奉献,甘做代村经济发展的铺路石,以他的顽强激励着全村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代村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富裕。一是盘活土地资源。代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土地将会是最值钱的东西,王传喜决心在土地上做些文章,不仅要保护这些土地不被城镇化所湮没,更要让这些土地为群众生金流银。当时代村2600亩耕地分配严重不均、零散经营、私搭乱建严重。2000年年初,王传喜与村 “两委” 一班人通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方案公布以后,不仅没有人带头支持,甚至遇到了少数人的强烈阻挠,王传喜个人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妻子扛不住压力喝了大半瓶农药。面对重重困难,王传喜没有退却,而是咬牙坚持完成了这次土地调整。这次调整为代村盘活土地资源打下了基础,随后几年,逐步进行了土地流转,先是将全村2600亩土地流转归村集体经营,然后又流转了周边5个村的土地,目前,代村有1万多亩土地的经营权。二是打造示范园区。2002年开始,王传喜带领代村,规划建设了 “代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一批合作社、农业企业进入园区,进行规模化经营。以转变生产结构为突破口,建设了第一批温室,推广以越冬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生产,建设了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果品基地,以花卉生产为主的花卉基地,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得到应用,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明显增加,现代农业发展有了雏形。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了《山东省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07年开始,积极争取,多渠道累计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2万亩的全国第一家国家农业公园。建成2万多平方米的智能温室,示范引进了100多个蔬菜品种。引进了10多家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进驻园区创业,建成了1000多亩设施农业基地,1家年产3000万株的种苗工厂,4处蔬菜采摘园,15户花卉苗木基地,1家蔬菜加工出口企业,与上海蔬菜集团合作建立了1000亩的绿叶菜生产直供基地、上海世博会蔬菜专供基地。企业、合作社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经营理念,实现了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农业;基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得到普及,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已有10家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200余个种养大户入园经营,创建 “三品一标” 农产品14个。三是发展乡村旅游。2012年4月,委托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进一步充实完善以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为主的设施,发展创新农业,打造田园风韵,着力增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元素,实现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走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共建之路,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柱产业。2013年开始,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 “沂蒙山农耕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农耕历史、文化、工具、农业生产方式等,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文学艺术和现代科技等融入农业生产环境,增加了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建成1万平方米的 “雨林王国”,集中展示热带地区的农作物、林木、生物、古老民族的风土人情等;建成了15万平方米的 “竹林水岸”、3000多亩的油菜花基地、30万平方米的涵养湿地;发展采摘体验农业,打造了一批田园亮点,发展了多品类、多模式的蔬菜、瓜果、花卉和芳香类植物栽培,达到了一年四季可观赏、春夏秋冬可采摘的效果。建成 “兰香东方” 馆,弘扬兰花历史文化,培育兰花产业,引进各类兰花名品100多种,引进我国台湾地区兰花博士指导繁育推广蝴蝶兰花,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一处观光景点。2015年,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 “沂蒙老街”,融观赏游览、体验农艺、购物为一体。2017年以来,建设了3万平方米临沂农展馆;新建辉煌中国馆、幸福家园馆、中国知青村 “两馆一村”;观光火车沿线新增 “一带一路” 景观等。依托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2017年旅游业主业收入突破了3500万元,企业、合作社、经营户的收入超过了6000万元,园区管理服务人员就业300多人,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的经营户170多家,就业700多人。四是发展商贸物流。利用代村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优势,2010年王传喜带领规划投资建设了代村商城。商城投入使用后,凭借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这张名片,经营兴旺。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了 “代村商贸物流城”,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现已开发建设800亩,完成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商铺2126家,增加管理人员就业岗位200多个,围绕商贸物流服务增加就业6000多人,车辆1000多台,集体经济获得收入4000多万元。另外,又成立了建筑装饰公司,以服务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装饰为主,建筑装饰业相伴而起,顺势发展,增加了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又一支柱产业。仅建筑装饰业就吸纳了全村1/3的劳动力,成为多数家庭增收的主要渠道。

经营“一个家”,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代村是村民们共同的家园,如何建设美丽家园,如何让居民幸福感满满的又成为王传喜的新目标,他集中社区财力,努力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是实行旧村改造,建设美丽家园。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实行旧村改造是要点,也是难点。他无数次召开党委会、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研究方案,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建议,征得了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确定了 “实施旧村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居住楼房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业发展产业化” 的思路,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完成了65栋居民楼、170座小康楼的建设,诚信中学、省级规范化小学、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单元式老年公寓等社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二是带头弘扬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在发展中,王传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办了《新代村》报,大力弘扬 “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 的 “代村精神” 。建设了 “沂蒙山农耕博物馆” “蔬菜博览馆” “村史馆” “农耕文化墙” “农谚大道” “孝文化墙” “科普法治文化一条街” “农民书屋” 和 “儿童乐园” 等文化阵地,开展了村 “道德模范” 评选,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舞狮队、民乐队、门球队、合唱团等文体组织,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向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坚持开展以文明为主题的评选活动。每年进行 “星级文明户” “创业之星” 和好党员、好代表(村民代表)、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形成了谦虚厚道、忠诚实在、乐于助人的淳朴民风,增添了更多的光彩。三是加快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2005年,代村启动实施了 “十年建成全面小康村庄” 总体规划,让全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同步提前实现小康。在旧村改造过程中,他们确定了 “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 的总体遵循,以成品房500元每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让大部分村民拆了旧房子不仅能住上新房子,而且手中还能剩余一部分旧房子的补偿款。自2005年起,村民基本生活食品由村集体统一无偿配供;60岁以上老人住进村集体提供基本生活设施的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人分年龄段、按月享受 “老年优待金”,年龄越大标准越高;村民100%参加 “新农合” “新农保”,所需资金全部由村集体负担;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享有村集体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2000—50000元不等;全村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就业、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有村集体分红收入,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王传喜注重文化建设,带领乡党总结并弘扬“代村精神”

树起“一面旗”,打造乡村振兴代村样板

19年来,王传喜舍小家,顾大家,把心思都用在了代村发展上。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10点以后回家,19个中秋节、春节没有陪父母吃顿团圆饭。王传喜深信只有把家园建设得更美了,农业更现代了,农民更富裕了,乡风更文明了,治理更民主了,经济才能不断发展,就业和收入才能有保障,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永续的推动力。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王传喜同志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带动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就是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王传喜和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倍感振奋;面对殷殷嘱托,王传喜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不负众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把代村打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

一是大力推动代村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支撑代村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实现乡村生活更加富裕,努力做到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二是大力推动代村人才振兴。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作协合作,积极培养乡土人才,挖掘代村老手艺人和实用人才;规划推进中国兰陵 “新农人” 培训中心,项目占地150亩、计划投资2亿元,面向全省全国培训新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吸引人才向代村生产技术一线流动,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大力推动代村文化振兴。积极弘扬核心文化和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以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为村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四是大力推动代村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全力创建宜居环境。五是大力推动代村组织振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以村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严格执行学习制度、议事制度、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同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做到廉洁奉公,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山东省委宣传部供稿

聚民心,谋求新发展

潘俊强

寒潮侵袭,临沂费县银座天蒙旅游区内却十分热闹。近日,《伟大革命精神——一切为了人民再出发》电视直播在这里举行。党的十九大代表、山东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受邀作现场宣讲。

为了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通俗易懂,王传喜谈起了自身经历。他所在的代村曾负债累累,环境脏、乱、差。如今,代村农业发展走上特色高效之路,还承接了试点国家农业公园的任务。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王传喜在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

“勤研究党中央出台的惠农政策,团结好干部拧成一股绳,好政策有了,又有干事的团队,准能振兴乡村。” 王传喜讲起农民群众关心的农村如何发展问题,激情澎湃地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我们农民大有可为,农村也会大有发展。”

“咱地处沂蒙山区,革命精神不能丢,让十九大精神与沂蒙精神深入广大党员和群众心里,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王传喜说,要加快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管理队伍,农村定会迎来崭新的春天。

从菏泽到临沂旅游的65岁老人孟庆柱听完宣讲后激动地说,党的好政策越来越多,农民也得到了更多实惠,“听宣讲,十九大又给我们老百姓吃了定心丸,日子更有奔头了。”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0日

敢啃硬骨头 一心为乡亲

刘成友 王 沛

数九寒冬,沂蒙莽莽。千年古县山东兰陵,县城一隅,坐落着代村。代村有个好带头人,就是党委书记王传喜。他身材魁梧、面庞黑红,一口男中音,厚实而稳重。这个敦实的汉子,引领了代村的发展热潮。

不惧风浪高 重担肩上挑

190 多本工作笔记,记录着他 19 年的 6935 个日夜

打开王传喜办公室的柜子,190 多本工作笔记,码放得整整齐齐,记录着他 19 年的 6935 个日夜——

20 世纪 90 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甫兴,而代村由于没跟上时代步伐,每况愈下。合并的 3 个自然村,吵着要 “分村”,村集体负债 380多万元。生于斯,长于斯,王传喜比谁都急。31 岁的他当选了村主任,凭着一腔热情,立志带领全村,干出个样子来。

经过调研他发现,人地不均,是限制代村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他反复思量,提出重新调整土地,一户两块田。话没说完,村干部们当即炸了锅,纷纷摆手摇头,都说成不了:动土地,那是动农民的命根子,人少地多的户,还不得拼命?

有人登门骂骂咧咧,飞石、恐吓信,接连而至。妻子刘会芳,精神几近崩溃,就和丈夫商量:“要不,咱别干这档事了?”

“这事干不成,我们就成了代村的罪人!” 王传喜坚定地说。

王传喜一边依法走程序,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抓阄分地。村民一看,这事儿确实挺公平!这才纷纷松了口。

后来,代村不仅统一集中流转了本村土地,还流转了附近5个村庄的70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目前代村集体总资产达12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上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万多元。

端平碗中水 公道在人心

“德才兼备,德为先,公心也是德,这是当好村干部的前提”

漫步代村社区,一排排楼房顶着太阳能,整齐划一,村民文化广场、老年健身广场人群熙熙攘攘。旧村改造后,代村建了58幢联排别墅、170座小康楼,暖气、天然气、网络等一应俱全。村委委员龙建新说,那时候村里一片破败,但真要拆,村民一片反对。王传喜决定先安置后拆迁,制定了 “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 的拆迁政策。

拆到付青泉家时,王传喜头疼了。付青泉的楼房建在县城南环路边,两层7间,60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就七八万元。按照政策,这套楼房评估价50万元,只能分两套房。算完这笔账,付青泉气得直跳脚。王传喜内心也充满 “纠结”,甚至怀疑自己的政策,感觉过不去这个坎儿了。反复思量后,他还是决定,贯彻多年的政策不能改。

那天,王传喜办公室的灯亮到后半夜,最后,付青泉一低头,摆摆手:“不谈了,明天就拆。” 是夜清冷,付青泉提着两瓶酒,回到老房子,眼泪纵横。这边王传喜一回家也掉了泪:“我们的群众真是太好了!”

他秉持公心,硬是端平了这碗水,啃下了又一块硬骨头。乡亲们都说,王书记很公正哩!

“村干部办事要讲公道,群众才信你。” 王传喜说,“德才兼备,德为先,公心也是德,这是当好村干部的前提。”

代村用8年时间,分6批次,让全部村民上了楼,零占耕地、零投诉,还节省出几百亩建设用地,发展集体产业。如今,代村商城拔地而起,已成为全县最大的商贸市场,年收入4000多万元。

干部干在前 乡亲日子甜

“让父老乡亲富起来,让村里强起来,很有干头”

老干部张德华从县里退休,被王传喜请到村里来发挥余热。2017年6月,王传喜从省里开完会回到村,走进张德华办公室已是傍晚。一进门,张德华傻了眼:王传喜蹲在地上,扒拉着纸箱里的零食往嘴里塞。王传喜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今天太忙啦,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随便吃点东西。” 张德华鼻子一酸:“传喜啊传喜,再忙也得正经吃饭啊!”

王传喜答应着,却从没有放慢工作的步伐。

村委会旁,4幢老年公寓,家具、暖气配备齐全,拎包即可入住。代村有500多名老年人,60岁以上,不仅免费住公寓,还按月发放 “老年优待金”。

“王书记常说,不能等到大富大贵,才想着去孝敬老人。” 村党委委员宋桂云说,“遇到村里资金紧张,就是借,也不能耽误发放养老钱。”

土地收入加股金分红,乡亲们口袋鼓了,支出却少了。社区医院、公共浴池、公共食堂、学校等,一应俱全。村民基本生活食品由村集体无偿配供,基本医疗保险所需资金由村集体全部负担。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还可以享受2000—5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奖学金。

乡亲们念着王传喜的好,每逢年节,经常送他礼品和土特产。当面拒绝会驳了乡亲面子,王传喜先收下,回头让妻子骑上三轮车,带着儿子买来东西,挨家挨户回礼。大年初一的村委会,王传喜带着村干部们 “打游击”,为啥?躲送礼。时间久了,大伙儿也就不送了。

“农村基层干部的模范典型,一直在激励着我,让父老乡亲富起来,让村里强起来,很有干头。” 王传喜说。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2日

乡村振兴路 村民有奔头

刘成友 王 沛

在山东兰陵县代村走访了一天,才见到王传喜本人。这个黑红脸膛、粗壮敦实的山东汉子,开口就笑,以示歉意……他参加省里的巡回宣讲,刚结束就赶回村里。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十九大之后他已宣讲50多场了。顾不上休息,捧起水洗了把脸,王传喜就聊了起来:“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意味着 ‘三农’ 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 王传喜带领乡亲们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集体道路,追求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已然走在了前列。

搞现代农业 田园变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是代村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

走进坐落在代村的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满眼都是各种特色蔬菜水果,还有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王国、花香扑鼻的兰花馆以及古香古色的沂蒙山农耕博物馆、沂蒙老街,等等。小火车静静停在窄轨上,村党委委员王传海说,初春坐小火车赏千亩油菜花,是难得的享受。这个由王传喜一手推动、打造的现代农业景观,远近闻名,2017年游客达近百万人次,光门票收入就达3000多万元。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 王传喜说。按照设计定位,它既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还包含景观化的农耕文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观。

早在2002年,村里调整并流转土地后,王传喜就带领村民搞 “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这已经是农业和旅游的初步结合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嗅觉,让王传喜具备了超前的判断力。他的每一次探索,都给代村带来新变化。2007年,他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规划设计了万亩农业示范园,紧锣密鼓地干了起来;2012年,又搭上“国家农业公园”的快车,双园共建,代村产业发展迎来井喷时代。跟着王传喜干,大家都觉得有奔头。

走集体道路 家园成乐园

“只要村民们舒坦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一串亮闪闪的数字,让人不禁啧啧称叹:2017年代村村集体收入1.1亿元,村集体资产增长到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5万元。是什么让代村变得如此富裕?王传喜的秘诀在于,他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王传喜上任不久,就和村 “两委” 班子一起,带着煎饼咸菜开上车,到江苏华西村等地取经,逐步坚定了走集体道路的决心。老村支书李学全说,从河南南街村参观结束,王传喜豪情满怀,在大红留言簿上写下 “南街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当时觉得不过是一时冲动而已,没想到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李学全说。

2005年,村民土地统一流转,改由集体经营;2008年代村又流转周边村几千亩土地,形成万亩农业示范园。如今村企合一,集体强大,村民富裕。王传喜介绍说,目前投资经营方式,有全民所有制、集体股份制;有股份合作制,集体不低于一半的股份;还有混合所有制,集体占大部分股份。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10多年来,王传喜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征用外,从未卖过一分集体的土地。“代村东北角一片地,当初有几个县里领导曾找过王传喜,让他卖给企业搞开发,但王传喜坚决不同意。” 村党委委员宋桂云说,现在这片地上建起了大型社区医院。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上学有助学奖学金,就业在村内即可解决。看着村民过上幸福日子,王传喜欣慰地说:“只要村民们舒坦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办全村事情 支部有能人

“选举咱当村干部,就要对得起大伙儿这份信任”

翻看王传喜190多本工作笔记,工作内容天天在变,办公制度却始终不变,那就是雷打不动的 “一天两会”:“两委” 成员每天早6点、晚8点开碰头会。他自己早上6点就到办公室,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好的带头人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既然全村的老少爷们儿相信咱,选举咱当村干部,就要对得起大伙儿这份信任,一定要把全村的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王传喜经常这样对村干部们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王传喜注重把那些既是好人又是能人的党员吸收进村委会,现在村“两委”干部中几乎都是致富带头户。他还制定了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在调整土地、拆迁旧房等工作中,党员干部都带头冲在前面。“公生明,廉生威。” 王传喜经常拿这句话告诫村干部,并 “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决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19年来,“两委” 班子经历过6次换届选举,除正常退休外,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及授予王传喜个人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各种金光灿灿的奖牌和荣誉证书摆满了村委会接待室的一面墙。这是对王传喜,也是对这个 “两委” 班子、对这个先进村的最大褒奖。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3日

艰苦奋斗,方能创造幸福生活

赵 兵

在4月26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基层的5位优秀党员干部,讲述了在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分享了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5 位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讲述基层工作。左二起:王传喜、余静、龙书伍、和勋、李秋莲

支部有力,万事不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 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说起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推动村子发展的作用。

村 “两委” 干部每天早晨6点准时开晨会研究工作,每月以 “一会一栏一纸一单”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规范村庄管理。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旧村改造工程,经过十几年努力,代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成了村集体年纯收入7000多万元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有困难党员冲在前,有利益让群众走在先。” 王传喜笑着说,“看到群众笑脸,我们心里幸福满满!”

陕西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街道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深感,“党员带头、支部有力,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多年前,李秋莲到社区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旱厕改造。在她的带领下,党员和群众都参与进去,半个月后新的冲水厕所建成了。

结亲帮扶,脱贫致富

“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2015年,余静从县城来到安徽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任第一书记,村里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的落后面貌让她大吃一惊,她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余静沉下身子,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方面,提高党组织组织力,让党员与贫困户 “结亲” 帮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产业,建设综合茶场,建设光伏发电站,种植灵芝等经济作物。2017年,村里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3.8万元,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现在,村民们腰包鼓了,心气儿顺了,笑容更多了。

出了名的 “穷山沟”,交通不便、资源有限,怎么脱贫致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硬是带领村民,开出了一条致富路。下绣花功夫、搞精准脱贫,成立专业合作社,创建猕猴桃种植基地,带领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开旅馆、卖土特产……如今的十八洞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0元,村集体经济创收53.68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因地制宜,呵护生态

“森林如果没有了,还有绿水青山吗?我们的生活还有发展空间吗?”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巴珠村党总支书记和勋常常扪心自问。

和勋介绍,村里树木多,以前村民们习惯上山砍柴,这样下去林子总会消失。后来,他们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禁止砍伐,并且提倡每个村民每年植树3棵,现在村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8.2%。

和勋还带领群众开发太阳能、沼气等替代能源,解决能源问题,设立党员生态岗,成立巡山护林队。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走出了巴珠生态创建之路。2017年,巴珠村成了塔城镇农户存款最多的村子。

和勋骄傲地说,“我们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人民日报》2018年4月27日

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刘成友 王 沛

夏日炎炎,王传喜风尘仆仆,敦实的身影,奔波在山东各地的宣讲台上。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大会结束后,他已经巡回宣讲了 70多场。

王传喜,山东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 19 年如一日,190 多本工作笔记,记录了一个 “脏乱穷差” 村变身乡村振兴先进村的故事。

大刀阔斧解难题

驱车进入代村,绿树掩映中,一排排别墅和小康楼错落有致,文化中心、健身广场、幼儿园、学校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一度是个破败混乱的村子。

王传喜 31 岁当上村支书那年,村集体负债 380 万元。上任第三天起,法院传单便接踵而至,他两年出庭 100 多次。顶着巨大压力,王传喜决心以重整土地为突破口,破解代村发展难题。村民起初不理解,骂声、飞石、恐吓信接踵而来,内外交困的王传喜,没有退却,咬着牙背水一战。

依法办理、细致劝说、公平抓阄,王传喜一碗水端平,土地问题迎刃而解。

公心办事,也有纠结。旧村拆迁时,先安置后拆迁的政策平息了一片反对声,最终唯独村民付青泉一百个不愿意:两层7间600多平方米的楼房,一年租金七八万元,拆了却只能分两套房。

将心比心,王传喜犹豫了。但多年的政策不能改,他决定自己背上 “人情债”:“他要有困难,我自个儿借钱给他!”

两人的谈话持续到后半夜,付青泉终于被这份公心和义气打动,主动提出 “明天就拆”。王传喜回家禁不住落泪:“我们的群众真是太好了!”

农民上楼后,代村商城拔地而起。村民可入股,不仅有土地收入,还有股金分红。目前该商城已成为全县最大的商贸市场,进驻经营户2000多家,年交易额10亿多元,年收入4000多万元。

“基层干部的典型一直激励着我,村干部首先得有公心,多为老百姓谋民生,群众才能服你、信你。” 王传喜说。

产业兴旺蹚新路

步入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生机盎然,海绵栽培、管道培植、轮式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让人目不暇接;坐上露天的轨道小火车可观赏千亩油菜花田。2017年,这里游客近百万人次,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

王传喜深知,发展产业,方向须对路。他上任不久,便带队去华西村等地取经,坚信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必须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凭借敏锐的嗅觉,他当机立断:不走老路,发展现代农业。

2007年,王传喜从周边5个村庄流转了7000多亩地,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规划了万亩农业示范园。由于具备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2012年,“国家农业公园” 得以批复,总投资10亿元,从此代村步入“双园共建” 的轨道。仅管理服务岗位就安置村民300多人,此外还有经营户170多家。

走新型集体化路子的代村,如今打了一个翻身仗,集体总资产达12亿元,2017年村集体年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万多元。

代村迎来大发展,王传喜却始终保持清醒,坚持生态立村。村东北角有一块地,曾有人层层施压,让他卖地搞开发,王传喜不为所动,最终建起大型社区医院,方便了村民就近就医。

带好班子为乡亲

王传喜办公室的柜子里,整整齐齐存放着190多本工作笔记。翻阅笔记,不难看到他和村 “两委” 成员10多年来的工作规律:一天两会,每天早晚开碰头会;他自己早上6点到办公室,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

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王传喜带领代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文化。图为王传喜在检查温室种植

打铁必须自身硬。有个老板曾看上了村里一块地,打算上个污染项目,提着一袋子钱来找他,说 “这是点喝茶的钱”。王传喜说,“这么贵的茶我可喝不起”,严词拒绝了。

王传喜要求自己的两个孩子不能插手村里任何事务,即使是小便宜也不能占。经常有亲朋好友找王传喜的大儿子王加萌,以为他能搞到农业公园免费门票,有人甚至一开口就要十张八张,岂不知他自己也要自掏腰包。“去年一年,我自己就买了1万多元门票。”王加萌说。

“公生明,廉生威”,王传喜对村 “两委” 班子 “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决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在班子建设中,王传喜注重把那些品德过硬、能力又强的党员吸收进村委会,现任班子成员几乎都是致富带头的能人。光个人富起来不行,还要先富带后富,他制定了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在调整土地、旧村拆迁、文明治安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冲在前,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班子。” 有王传喜这样的带头人,有一个坚强的村 “两委” 班子,代村群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9日

大干苦干19年 定要 “乱村” 换新颜

潘林青

19年前,山东省兰陵县代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信访不断,是众人眼中的 “落后村”;如今,代村集体产业总产值26亿元、纯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5万元,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模范村”。这一巨变背后,是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带领干部群众19年如一日,大干苦干得来的。

负债380多万元 成为“老大难”

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地处临沂市兰陵县城乡接合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 “老先进”,90年代却沦落为 “老大难” ,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1999年3月,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体党员一致推选在兰陵县第二建筑公司任项目部经理的王传喜为党支部书记。

回忆当初情形,王传喜记忆犹新:“刚一上任,因为村里债务纠纷,我就接到法院传票。后面一两年中,又作为被告出庭100多次。”

不仅如此,由于交不起水电费,全村连续被停水6个多月、三伏天停电一个多月。村中治安状况也很差,经常有群众家里进贼,甚至一晚上十几家被偷,最令人头疼的是,村民酗酒闹事、家庭邻里不和、村风民风日下……

村里的 “惨状” 让乡亲们痛心不已。据代村老人们回忆,当时代村共有河西、前圩子、后圩子3个自然村,大伙儿吵吵着要3个村分家单过,要把村里仅有的那点家底分光,但债务谁都不想要。

要想稳局面 先啃“硬骨头”

“代村再也不能这样乱下去了。” 上任不久,王传喜就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听他们 “放炮” “拍砖” ,最终梳理出债务缠身、人地不均、环境脏乱等80多个问题。

要想破局,先啃最硬的骨头。针对债务缠身问题,王传喜制定了“讲事实讲诚信,分期分批还款” 的原则。“我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村里一有钱就先还债。诚恳的态度加上科学的工作方法,在随后几年中,终于陆续还清了这些巨额债务。” 王传喜说。

村民反映集中的问题还有人地不均。有的村民小组人均土地两三亩,有的村民小组人均土地却只有两三分,相差近10倍。2000年年初,王传喜等村干部一班人开始 “动刀”,通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

方案公布后村民们都在观望,一直没有人带头认领新地块。这期间,还有少数人变着法子阻挠调地,有人到王传喜家门前说三道四,半夜有人朝院子里扔刀子、撂石头,有的人还到学校威胁、恐吓王传喜的孩子。

“调地如果调不动,我们在群众中还谈何威信?” 面对困难,王传喜没有退却,一边走法律程序,形成文件报到镇里县里;一边走民主程序,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那几个月里,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在地里,最终顺利完成了土地调整。

随后,王传喜又带领大家陆续开展了治安整治、环境整治、村风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代村的面貌一天天在变好,终于稳住了、不乱了。

村民富而乐 集体强而美

“不乱就行了吗?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让村民富起来、乐起来,村里强起来、美起来。” 王传喜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前瞻性地制定了代村的发展规划。

规划不能挂在墙上,而要干到实处。2005年,王传喜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统一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2007年又流转了毗邻5个村的土地7000余亩,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

2010年,代村又投资建设开发了 “千亩万户” 大市场—代村商城,进驻经营户3000多家,年交易额达到60亿多元,集体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

2012年,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2万亩的国家农业公园拔地而起,2017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

在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之时,代村群众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最终要体现在村庄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王传喜说,村里优质资源、经济项目由集体统一运营,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运作,然后通过分红、补助等形式反哺、惠及每一名村民。

目前,代村实行了16项社会保障政策,即每年向居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发放住房补贴、支付新型合作医疗资金、安排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等,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

在代村,村民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全村人走上了 “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 的道路。

新华社济南2018年1月21日电

王传喜:近200本工作日志彰显为民情怀

潘林青

从旧村改造到村民增收,从建设学校到扶贫救弱,从美化村庄到改善村风……19年间,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把近200本工作日志写得满满当当,一笔一画关民情,一撇一捺解民忧。

1999年3月,王传喜高票当选为当时的代村党支部书记。翻开前些年王传喜的一本本工作日志,着墨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旧村改造。他上任之初,代村环境脏乱差,村民蜗居在小平房;如今,代村宛如花园,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代村社区居民李学全回忆道,从2006年至2015年,代村分9批次完成了旧村改造任务,还建居民楼、小康楼3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医院、学校、食堂、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浴池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全体村民实现了就地城镇化。

近年来,村集体逐渐富裕后,“共享” 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王传喜的工作日志中。他说,让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代村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

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代村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目前已对村民实行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发放住房补贴、支付新农合和新农保资金、安排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并发放养老金等16项社会保障政策,实现了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

随着村庄经济条件和硬件设施逐渐改善,王传喜工作日志的重点慢慢变成了改善村风民风。

代村社区党委委员王传海说,目前代村正在大力弘扬 “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 的 “代村精神”,还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坚持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代村每年都举办 “村道德模范” “十星级文明户” “美在农家” “好媳妇、好婆婆” 评选奖励活动,建设了 “村史馆” “农耕文化墙” “孝文化墙” “农民书屋”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科普法治文化一条街”,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王传喜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是工作到很晚

王传喜经常对代村“两委”干部讲,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要舍得下力气、多吃苦吃亏,并且不贪不沾。干部 “亏” 的越多,群众 “得” 的也就越多。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任职19年来,王传喜始终坚持“一天两会” 的办公制度,村 “两委” 每天早晚雷打不动地开办公会。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10点以后回家,哪怕是过年过节也如此。

19年来,王传喜为全村忙碌奔波的身影留在了代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他们说,王书记 “不闰年干365天,闰年干366天”。代村的今天,就是这样一天天苦干出来的。

新华社济南2018年1月22日电

王传喜: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

萧海川

坐落在山东兰陵县城西南的代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城郊村。可如今,代村人已数不清有过多少考察团到这里参观学习。来到代村,人们总会问:为什么一个欠债380余万元的穷村、乱村,崛起为产业总值超20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的先进村。

代村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感谢我们有个好书记——王传喜。”

代村之乱:欠着外债数百万,还要分家想单干

现在的代村,已是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所辖面积3.6平方公里,村民1200多户3600多人,社区居住人口超过1.1万人。走进代村,只见一排排单元楼前水泥硬化路铺到楼门口,晚上盏盏路灯点亮人们回家的路。可在19年前,代村却几乎散了架。

20世纪90年代初,代村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土地乱圈乱占、违建成风,村委会瘫痪。村民更是分成几帮几派,河西、前圩子、后圩子3个自然村闹着 “分家”,都想着多分些集体财产,对村集体债务却是避之不及。

1999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代村全体党员一致推选30岁出头的王传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他,已是兰陵县一家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下海经商见过世面、业有所成独当一面、年富力强敢于担当,许多年后,代村的老党员这样解释推选王传喜的原因。

村会计郭志国记得,王传喜上任后就组织清理村集体账目。“之前听说村里欠了不少外债,可没想到外债总额达到386万元。” 郭志国说,这如同天文数字的债务,像一座大山。上任两天后,王传喜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之后的一两年里,王传喜作为被告,先后出庭100余次。

怎么办?王传喜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父老乡亲没有看错人。

代村之治:人均耕地患不均,调整土地聚民心

王传喜带着年轻的村委委员们,靠一件件实事推动代村改变。“鲁南战役时,代村曾是临时指挥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村还当过红旗村。只要找对路,不怕困难多。” 王传喜说。

债务压头、官司缠身,王传喜就跟债主说好话、做工作,欠款一次还不清,就东挪一些、西凑一点分期还。同时,王传喜立下了规矩,拖欠了村集体的钱要交,强占了村集体的财产要退。

“新书记上任三把火,王书记先催着跟自己亲近的人补交款项。有人就讲,还没跟王书记沾到光,反而被先开刀。” 郭志国说。为了能有周转资金,王传喜还以个人名义向当地信用社贷款几十万元,一年光利息就要好几万元。

对代村老百姓来说,耕地分配不均比债务更堵心。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地多人少” 与 “人多地少” 在代村同时存在。代村共有11个生产队,有的生产小组人均耕地近3亩,有的生产小组人均耕地才3分。

土地,在农民眼里是最金贵的。将土地调剂余缺,无异于动了少部分人的命根子。村干部们在田里打下的界桩,没两天就不翼而飞。王传喜就带着人再打一遍。有的地块,前后打了3次界桩,村干部在地头搭了窝棚守着才最终保留下来。

调地方案公布后,却没人敢带头执行,少数人还极力阻挠。有的人满腹牢骚找上门来,有的人往院里扔刀子、丟石头以示威胁。王传喜正在上学的孩子被人恐吓。顶着压力,王传喜咬着牙带着一班人完成了土地调整,更让老百姓看到了 “敢干事、干成事” 的决心。

代村之兴:生活富裕心情美,乡村振兴更可期

盛夏夜的代村,灯火通明。“沂蒙老街” 商业街人头攒动,天南地北的美食小吃聚集在此,吸引着来自十里八乡的人们一饱口福。

王传喜上任后不久,一手解近忧,一手谋远略。他制定了代村第一张发展规划图,仔细谋划代村的未来。当周围村庄出让村集体土地、建小工业项目时,任旁人怎样劝,他就是不为所动。

“卖地能挣钱,可钱花完了呢?上工业项目能挣钱,可环境呢?”王传喜1999年制定的规划图,在办公室一挂就是13年。代村的土地一分不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005年,王传喜抢抓机遇将全村2600亩土地流转归村集体经营。2007年,又流转周边5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高标准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园。

2010年,王传喜带领规划投资建设了代村商城。凭借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名片,代村商城带动就业超过6000人,集体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

王传喜用10年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建起了65栋居民楼、170座小康楼。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

把农业和文化结合起来,王传喜在向小朋友们介绍蔬菜种植

从落后到先进、从贫困到富裕,代村用19年的时间实现了全面发展。这里的干部群众说,大家希望跟着王传喜再大干20年,让代村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华社济南2018年6月28日电

全国优秀党员王传喜治村心经:有担当 存红心

汤乙清 任腾霄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获得全国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是2016年山东获此殊荣的4位杰出党员中唯一的一位村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治村17年,王传喜引领代村自力更生偿清巨额陈年积账、调整土地破解人地不均积弊、拆旧立新建起高标准农村社区、步步为营实现万亩土地集约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负债380余万元的 “脏乱穷差” 村,变成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4.6万余元的新农村样板。代村之变,既彰显了一位优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揭示了村级治理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只有缺决心的弱班子,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兰陵代村是建村于东晋初年的千年古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解决自身温饱的基础上,还能上缴爱国粮100多万斤,是农业学大寨红旗单位,然而进入90年代,却因未能跟上时代发展而陷入衰败停滞,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曾经的先进村变成了全县出名的上访村、乱子村。

1999年,经商小有成就的王传喜临危受命,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此后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里的工作。上任之初的情形,王传喜至今记忆犹新:“我是4月13日当选的村主任,只隔了一天,4月15日就开始接传票。在后面的一两年间,我出庭100多次。代村欠下外债380多万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元,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时的代村,不光 “三提五统” 收不上来,还因为欠缴水电费过多,经历过三伏天断电的窘境。

一边是法院传票,一边是停水停电,村子陷入崩溃的边缘,酗酒闹事骂大街的、家庭邻里不和的、小偷小摸的,一派乌烟瘴气。更可怕的是人心将散,有村民回忆,当时代村含着河西、前圩子、后圩子3个自然村,乱了之后,大家伙吵吵着要 “分村”,“大队资产要分,连场院、学校也要分。”

1999年冬天,王传喜带领村 “两委” 班子逐户走访,把当时村里存在的问题列了大大小小80多项,从人地不均、债务问题、治安问题、村容脏乱等几个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逐条消化。

对待债务问题,王传喜说,“以事实为依据,讲事实,讲诚信,只要账目上有这个账,我们就认。我们制订了分期分批还款计划,加上诚恳的态度,再注意一些工作方法,一年下来,账虽然没有还清,但矛盾总算是缓解了。在几年时间里,我们分期分批、分轻重缓急地把账还清了。”

“有时一个晚上,连续好几家遭贼”,针对治安薄弱的问题,王传喜把全村划成45个治安小组,每组10—20户,户户传牌,轮流持牌站岗,网格化值班,没多久代村基本上就可以夜不闭户了,2000年,代村获评全省先进治保村。

代村村民建房时普遍喜欢高大的门台(有的是水泥台阶,有的是水泥坡),一条胡同宽4—5米,门台能伸出2—3米,成了阻碍村民出行的 “拦路虎”。王传喜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组织村民表决通过了门台只允许伸出半米的铁律,让村庄道路重新通畅了起来。代村还陆续启动了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连村中央那条淤积数十年的古老运粮河,也从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

人地不均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那时村里居民小组之间、户与户之间土地面积悬殊十几甚至几十倍,有的组人均2—3分地,有的组人均2—3亩地。“动土地,这是伤筋动骨的事情。人少地多的户不干,人均2—3亩的一整个组都不干。我们一边依法走程序,形成文件报告报到镇里县里;一边是做群众思想工作,走民主程序。时值2000年夏天,庄稼腾茬(腾茬,指急于播种某种作物,或土地有别的用途,需要把土地上的作物收割或移到别处)的时候,为了不耽误腾茬播种,我们临时设了个后勤组,负责夜间发棉大衣,白天发草帽,以及送水送饭。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在地里。为了划定地界,光木桩我们就用了近一万个。”

“每一件,对我们来讲,就像一次革命,一次战役。通过这件事儿,进一步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如果说巡逻治乱、清河治脏、治穷还账,提振大家信心还不是很足的话,那么,通过这次土地调整,确确实实奠定了我们这一届村 ‘两委’ 班子的群众基础,大家对我们这个班子都很信服。” 王传喜说。

胸中有想着乡亲的红心,眼中有遵规守纪的红线

旧村改造,是漫长又艰难的过程。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子的情况下完成了整村旧村改造,并且还腾出来几百亩的建设用地,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面对这项 “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王传喜说,我们的拆迁之路历经10年时间,一直是小步快跑,一步一步地来,一片一片地拆,总共拆了20多片。2006年、2007年,在摸索中启动拆迁;2008年,开始成片地拆;2010年,开建商城;2012—2013年,连续成片地拆;2014年拆完;2015年,代村百姓全都搬进楼房了。

在上楼过程中,代村的原则是 “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即按照房子的面积、新旧、高低、结构评估补偿;以成品房500元/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根据家庭人口分户的需要分配成品房。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够建房成本的,代村将一部分土地用于商业开发,用获得的盈利补贴村民。

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当中,代村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一部分中老年人,房子面临拆迁,人却不想上楼;而一些年轻人,房子所在区域尚未拆迁,人却想提前上楼,代村采取了独创的 “旧房流转” 模式。针对后者,以5000—10000元的价格,回收了他们的旧房子,先安置上楼。同时,想上楼的年轻人把老房子腾出来交到村里作为流转房,给那些房子面临拆迁却不想上楼的中老年人过渡安置。

王传喜说,代村的大面积旧村改造,一直坚持 “严格规划控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分期实施改造,建设宜居家园”。十几年间,代村群众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一应俱全,学校、广场、医院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非常完善。与此同时,代村还留出300亩的建设用地,应对未来50年新增人口的居住需求。

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本化运营土地

代村紧邻兰陵主城区,土地是这个村最大的资源禀赋,对于土地,王传喜有自己的独到思考:“许多城郊村或者卖地,或者把耕地划给村民作宅基地。对照周围村庄,代村有2600多亩耕地,正常的话,划宅基地得占到一半耕地,至少1000多亩,而我们不仅没占地,还腾出地来了。”

早在2002年代村便开始以 “返租倒包” 形式流转土地,通过连片土地用来搞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2005年夏天,代村将全村的土地全部实现集约经营。2006年,代村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做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2007年开始建设,2008年,他们又分两次流转了周边几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至此,这个村有自主经营权的土地达到了1万亩。2012年,经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同意,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代村。

2012年,代村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做了一个规划,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仅是工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的载体,而且将农业产业化了,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融入了文化元素,形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13—2016年,兰陵县在国家农业公园连续举办了4届菜博会,农业公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些年我们一直是拒绝污染项目,才有了今天我们代村良好的小区域环境。假如说当年我们上了一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可能现在转型治理也不是一日之功。把土地出让给一些工业项目,利益来得会更快一点、更现实一点,但是长远看危害是非常大的。” 王传喜说。

代村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里比较大的资源、项目由集体去操作,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运作,然后通过分红、补助等形式反哺、惠及每一个群众。代村每年向居民统一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统一发放住房补贴,统一支付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统一安排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统一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

发展是为了富民惠民,图为代村老年公寓,统一安排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

王传喜说,在前景布局上,我们选择以农促工、以工扶农、搞活商贸,多业并举、相互促进。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二三产业都有,不过是有强有弱,下一步我们要打造几个拳头产品。此外,摊子大了,我们更要加强班子建设、团队建设,现在我们的干部分工都是条块结合,既要管党务,还要管村务,还要管项目,下一步我们得细化、分解、分工,尽可能实现专业化管理。

新华网2016年7月1日

从负债380万元到年收入过亿

赵秋丽 李志臣

1月16日,雨后的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宽阔的马路,繁华的商城,家家户户的暖气热腾腾,灰白相间的楼房在绿树间掩映。这哪儿是一个乡村,俨然像一座小城。

让代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领路人是党的十九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19年来,他带领村民让一个落后贫穷的村庄逐渐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用 “公心” 啃下硬骨头

记者眼前的王传喜,标准的山东大汉,典型的山东人性格:身材魁梧,目光坚毅,谦逊低调,谈吐直爽,胸前佩戴的鲜红党徽格外显眼,彰显着其共产党员的身份。

王传喜不光时时戴着党徽,更处处体现着党员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末,代村环境差、治安乱、人心散,是一个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的落后村。1999年,代村成立了新的村 “两委” 班子,在外面干包工头的王传喜临危受命,回村任职。谁承想,刚一上任,他面对的就是村集体欠债被起诉、法院送达的出庭应诉传票。

“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为啥要接这样一个烂摊子?”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传喜回答得很干脆:“全村老少爷们儿相信咱,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再说我当村干部,就是想让村里人富起来,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王传喜说干就干,他和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党员、村民意见,分析 “穷、脏、乱” 的原因,统一村 “两委” 成员思想。经过对全村现状的排查分析,最后列出了大大小小80多项问题,其中村民反映最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人地不均和零散经营。王传喜下决心先解决土地问题。

“庄户人最关心土地问题,当时人均最少的是不到3分地,最多的二亩七八,相差近10倍,确实大部分群众感觉不平衡、有意见。” 在代村党委委员宋桂云看来,动土地是伤筋动骨的事,人少地多的户、组肯定不干,解决土地问题合理但不现实,再说你一个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能行吗?

“为啥合理还能做不成?” 王传喜不信邪,要干就得干成。他叮嘱村 “两委” 成员:“分地的事儿喊出去了,如果干不成,我们好不容易选出的这届班子就等于提前解散了,没有退路!” 王传喜带领村干部一边做群众思想工作,走民主程序;一边形成文件报告,报到镇里县里。

时值2000年夏天,地里刚割完小麦庄稼腾茬,为不耽误下季播种,王传喜带着村干部临时设了个后勤组,夜间发大衣,白天发草帽、送水送饭。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都在地里。为了划定地界,光木桩就用了近1万个。

一户两块田,一块好点的一块差点的,所有村民抓阄选地。当时凑巧的是,村干部抓的都是孬地贫地,老百姓私下议论 “这回分地有真事儿”。就这样,大家伙都说该干却干不成的事儿,王传喜带着村“两委” 班子愣是干成了。

“通过这件事儿,奠定了我们这一届村 ‘两委’ 班子的群众基础,大家对我们这个班子都很信服,进一步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 回忆起这段往事,王传喜十分感慨:老百姓的工作好不好做,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 “真” 和 “公” ,只要我们没有任何私心,干的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儿,一定能把事干成。

“尊重群众意愿” 才能赢得“民心”

在平均土地的同时,王传喜的另一大手笔—旧村改造也开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王传喜没有逼村民上楼,而是尊重村民意愿,坚持小步快走,循序渐进,一步步实现了村民上楼。

“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当中,我们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一部分中老年人,房子面临拆迁,人却不想上楼;而一些年轻人,房子所在区域尚未拆迁,人却想提前上楼,我们采取了独创的 ‘旧房流转’ 模式。” 据王传喜介绍,针对想上楼的年轻人,村委以5000—10000元的价格,回收他们的旧房子,然后村委再以同样的价格转让给面临拆迁不想上楼的中老年人,作为过渡安置。在上楼过程中,村里的原则是 “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即按照房子的面积、新旧、高低、结构评估补偿;以成品房500元/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根据家庭人口分户的需要分配成品房。

科学的方案、优惠的政策、得当的方法、有力的措施,代村的拆迁路历经10年时间,一步一步地来,一片一片地拆。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的情况下完成了旧村改造,使全部村民顺利上楼,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

“王书记常说,做村里工作,就要多听取村民意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群众意愿。” 代村党委委员王传海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他们将心比心,以情感人,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才从心里支持他们的工作。

王传喜一班人很早就意识到,最要紧的是要让农民富起来。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王传喜结合实际,大胆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村庄建设的新目标,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代村发展的 “3531” 规划:“五区一网”,即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生态庭院区和村庄整体绿化网;“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五场一站”,即奶牛场、养猪场、水貂场、养鱼场以及饲料厂和生活用沼气站。就是他的这个大胆规划,让代村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了现代农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路子,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年来,代村在王传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和扶持村民自主创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 的发展道路。2017年,全村各业总产值2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光明日报》2018年1月22日

“群众说句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赵秋丽 李志臣

每天记日记,是王传喜 19 年来养成的习惯。在他办公室里,记者看到,190 多本笔记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柜里,从上任第一天的小黄皮工作手册,到大大小小的皮质笔记本,上面都清晰地标注着年月日,详细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内容。

19 年来,小小笔记本承载了王传喜爱党敬业、不忘初心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他坚守底线、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坚守底线 约法三章

“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 ‘打工’ 的,要舍得出力多吃苦,要不贪不沾多 ‘吃亏’,你付出多,群众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 这是王传喜经常给村 “两委” 干部说的话。他是这样要求村干部一班人的,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王传喜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 “约法三章”:村里工程决不允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两委” 成员公开承诺:决不假公济私,决不侵占集体资产,决不让党的惠民政策 “缺斤少两”。

村民龙治江拆迁后想申请以村民内部价购买一套住房。按照政策,不满55岁的村民才有资格购买。当时,龙治江还有两个月满55岁。王传喜答应他:“放心,有你的。” 果然,王传喜说话算话。王传喜自己的三叔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因为超出了年龄,尽管求情了很久,王传喜始终没有答应。

2005年,南方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项目到北方选址,看中了代村。这个公司的老板拿着200万元现金来找王传喜,请他帮忙让项目落地,但王传喜断然拒绝。“那时候种地是没钱可赚,如果王书记随便出让一点土地,就能得到很大好处。” 村党委委员王传海说,通过这件事,感觉王书记一是心不贪、手不伸,廉洁自律;二是有战略眼光,想着村里长远发展。“要真把这个项目引来了,现在土地污染了,生态也破坏了。”

王传喜和工作人员查看农业特色旅游发展项目情况

代村是富村,年年搞工程建设,资金往来多。对王传喜来说,想伸伸手,来钱很容易。兰陵县退休干部张德华因为工作关系,与王传喜经常联系。“在廉洁问题上,王传喜相当过硬。” 张德华说,在兰陵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指挥部工作期间,他曾协助王传喜搞开发,面对的都是上千万元的建设项目。面对这一领域的 “潜规则”,一些外地的建设单位不放心,临签字前要 “表示表示”,但王传喜说:“我们一顿饭不吃你们的。如果你们按质按时完成,我们请你们吃饭。”

每到过年过节,很多人、很多企业都想向王传喜送钱送物,拉关系、办事情。为了避嫌,只要临近节假日,王传喜就让妻子紧闭大门,装作不在家,任谁敲门也不开。年终开会,代村 “两委” 班子经常转移开会地点。会议不是跑到园区办公室开,就是在商城办公室举行。“要是收了这些不该收的钱,就突破了我做人的底线。”王传喜说。

爱岗敬业 不忘初心

在代村,每天早晨有个雷打不动的村干部工作例会。“夏秋天早6点,冬春天早6点半,是我们村干部集体议事时间。” 村党委委员宋桂云说,就是先总结下前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然后再部署当天的工作安排。

每天早上6点前,只要没有其他重要工作安排,王传喜都会早早赶到村委会办公室,至今已19个年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10点前,他很少进家门。有一天晚上,深夜两点,在办公区看大门的老李睡醒了一觉,看到王传喜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以为他临走时忘了关灯。老李走上楼,却发现王传喜还在伏案写材料。“王书记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熬夜工作。” 老李说。

正因为王传喜把心思都用在了代村这个大家庭上,才显得有点冷落自己的小家。张德华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传喜的父母都已经70多岁,和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样,住进了社区老年公寓。别人的孩子都常来看父母,唯独王传喜去得少。经常有老人问王传喜的父母:“俺们的孩子都常来看俺们,你儿子咋那么长时间不来?”二老只得编假话:“俺儿都是晚上来,来了也不一定天天让你看见啊。” 也有人打趣王传喜的孙女:“你喜欢你爷爷吗?” “不喜欢。” “为什么?” “他天天不回家。” “你喜欢谁呀?” “喜欢奶奶,她天天陪着我玩。”

“王书记待我们老年人真好啊,儿也不如他啊。” 今年69岁的李苍松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一直住在老年公寓,不光住宿、暖气全免费,而且村里每年都给他们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为全村人支付了新型合作医疗资金。据了解,代村不仅统一安排了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还统一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

“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最大努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他们说我一句好,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王传喜说。

《光明日报》2018年1月23日

要对得起全村老少爷们儿的这份信任

赵秋丽 李志臣

整洁的马路,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游人如织的农业公园,三五成群的老人正在老年公寓里喝茶聊天……漫步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美景图。

在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代村由当初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的乱村、穷村、脏村,一跃成为各业总产值20多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的先进村,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勇当基层组织排头兵

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代村当时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村委会一度瘫痪,是全县出了名的上访村、乱子村。1999年年初,31岁的王传喜临危受命,当选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全村老少爷们相信咱,咱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再说我当村干部,就是想让大家富起来,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上任伊始的王传喜,立志要带领全村干出个样子来。说干就干,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经过对全村现状的排查分析,最后列出了大大小小80多个问题,但反映最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人地不均和零散经营。

王传喜下决心先解决土地问题。一户两块田,一块好点的一块差点的,所有村民抓阄选地,公开公正透明。老百姓私下议论:“这回分地有真事儿。” 就这样,土地调整顺利完成。

“这件事儿,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 王传喜说,群众工作好不好做,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 “真” 和 “公” ,只要我们没有私心,一碗水端平,就一定能把事干成。

代村建立了以党支部 “提事” ,村委会 “议事” ,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 “定事” ,村务监督委员会 “监督事” 的工作机制,创新了以 “一会、一栏、一纸、一单”(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公示公开栏、明白纸、对账单)为主要内容的村务事务公开制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2年5月,代村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村社区纪委,选聘了30名廉政监督员,对村里的重大决策和党员干部实行零距离监督。

甘做产业发展铺路石

代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土地是最值钱的东西。王传喜决心在土地上做文章,让这些土地为群众 “生金流银”。

旧村改造腾出500余亩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从周边5个村,流转土地7000余亩。目前,代村有1万多亩土地的经营权。

好多人托关系给王传喜打招呼,想买块地开发房地产,但王传喜坚决不卖。前几年,南方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项目到北方选址,看中了代村。公司老板扛着200万元现金来找王传喜,被王传喜断然拒绝。

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是王传喜的得意之作。走进公园里的华夏菜园馆,各种特色的蔬菜水果让人目不暇接,无土栽培、海绵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让人大开眼界。此外,农业公园里还有百果园、锦绣兰陵、荷兰风情园等,美不胜收。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占地2万亩,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依托这个农业公园,他们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兰陵蔬菜产业博览会,2017年旅游业主业收入突破了3500万元,企业、合作社、经营户的收入超过了6000万元。

利用城乡接合部的优势,2010年王传喜带领大家规划投资建设了代村商城,把目光投向发展商贸物流。商城投入使用后,凭借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这两张名片,经营兴旺。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了 “代村商贸物流城”,现有商铺2126家,增加管理人员就业岗位200多个,围绕商贸物流服务增加就业6000多人,集体经济获得收入4000多万元。

树起乡村振兴一面旗

如何把代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乡亲们拥有满满的幸福感?王传喜开始集中社区财力,努力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实行旧村改造是要点,也是难点。王传喜多次召开党委会、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研究方案,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建议,确定思路,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诚信中学、省级规范化小学、社区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王传喜在介绍代村建设,身后是一排排整齐舒适的居民楼

“在旧村改造过程中,我们确定了 ‘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 的总体原则,让大部分村民拆了旧房子不仅能住上新房子,而且手中还能剩余一部分补偿款。” 王传喜说。旧村改造完成后,由村集体出资保障村民各项福利,全体村民基本食物无偿供给。

今年69岁的李苍松,和老伴一直住在老年公寓。“王书记待我们老年人真好啊,儿也不如他啊。” 李苍松拉着记者的手说。村集体为全村人支付了新型合作医疗资金;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还享有村集体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全村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就业、家家每年有村集体分红收入,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今天的代村,已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全国敬老先进村、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了新时代名副其实的 “明星村”。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王传喜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6月13日,王传喜又被授予 “齐鲁时代楷模” 光荣称号。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推进中国兰陵 ‘新农人’ 培训中心,项目占地150亩、计划投资2亿元,面向全省全国培训新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 王传喜信心满满地说,富起来的代村,不仅使本村群众受益,而且作为村庄发展路径的样本将影响更多人。

《光明日报》2018年6月29日

王传喜治村记

管 斌

每天与每天一样,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代村每天大清早就开 “两委”会。春夏秋早上6点,冬天早上6点半,“两委”班子准时召开例会。

每天有每天的不一样,就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代村 “两委” 每天都汇集新信息,研究新情况,部署新工作。

2018年1月14日,星期天。

中国。山东。兰陵。代村。

天还不亮,星光闪闪。

路旁的绿化带上,还可见残雪。

王传喜,魁梧的山东大汉,迈着大步,走在静悄悄的宽阔街道上,胸前的党徽闪着金光。

小汶河还在沉睡,鸟儿还在沉睡。代村服务中心,却早早地被上楼的脚步声唤醒。远远就可看到楼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字,闪耀着光辉。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和班子成员,把例会开得热气腾腾。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例会一坚持就是19年。

这坚持,推动了代村发展和巨变。

这坚持,生动地诠释着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这坚持,形象地阐释着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老先进成了落后村

兰陵博物馆就在代村附近,丰富的馆藏,是历史长河中跳动的文明浪花。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就做过兰陵令。代村是千年古村。

岁月会穿行在各种情形下,不会独行在清平、明丽中。20世纪90年代末,代村的时光隧道,乱象丛生。

小汶河成了臭水沟……

骂街的,打架的,不孝敬老人的……

偷鸡摸狗盗家具的……

这些恶劣的影响,仿佛在为荀子的 “人之性恶” 提供着佐证。

代村,城乡接合部的一个大村,上访的越来越多。县里关注,乡镇着急——

代村怎么办?

380多万元欠款和126张传票

31岁的王传喜上任。

好友劝他:“村干部不好当。您有车开,有钱挣,别去活受罪!”

他却信心十足,想大干一番。

他从小在这个村子长大,感受了不少自豪。代村是多年的先进村,如今却成了垫底的落后村。

他要再创代村辉煌!

1999年4月13日,王传喜上任,没有传喜,却有传票,4月15日就接到法院的传票。

村里欠债380多万元,大半年的时间里,共收到法院传票126张。

交不起水电费,三伏天全村连续被停水、停电一个多月。

难题像海浪一次次冲击着礁石,他能有礁石那么顽强吗?

近万个木桩树立起了威信

王传喜与村委成员一起开会,把问题找出来。这一找就找了80多条。而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人地不均,地少的户一人只有三分田,地多的户一人能有两三亩。

“那就从群众最关心的下手!” 王传喜要啃硬骨头。

这是好事,但办不成。让地多的往外拿地,那不是要他的命?!

王传喜理解大家的顾虑,但不豁出去,难题解不了——干!

辛苦量出的地界,打上的木桩,好多被拔了,不知去向,剩下的也是东倒西歪。

王传喜的妻子刘会芳说:“咱小日子本来过得滋滋润润,现在闹得鸡飞狗跳。快别干了!”

“不能半途而废,没什么可怕的,天塌不了!”

她知道丈夫的 “犟劲”,他想干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以死相逼:“不能干,就是不能干,你再干,我死给你看!”

王传喜说了句 “我没有退路!” 转身出门。

刚出大门,就听屋里一声闷响。他感觉动静不对,急忙返回,农药味扑鼻而来。

“会芳,会芳……” 王传喜抱起刘会芳,大声喊着,往外跑。

幸亏抢救及时。

有班子成员劝:“地别调了,再闹出个三长两短……”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拳要是打不开,我们这届班子别再想有号召力,别再想干成事!”

这是2000年,正值割麦子庄稼腾茬,时节不等人,王传喜当即决定成立后勤组,给老百姓又发草帽,又送水送饭,又插空给老百姓做动员工作,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都在地里。

再测量,再计算,立下近万个木桩,划定地界。

终于,地分成功了!

那一个个木桩,立的是正直,立的是公平,立的是认真,立的是热诚,立的是一心为民。

那木桩树立起了威信!

两个男人的泪水

兰陵是大蒜之乡,人们爱种蒜,爱吃蒜。从小就喜欢吃大蒜的王传喜,吃蒜不怕辣,做事不畏难。

已经攻坚——分地,又要克难——拆迁——这可是号称 “天下第一难”。

对旧村的现状一次次摸底,一次次研究补偿政策。

代村制定出10年建成全面小康村庄总体规划,迈开实施的步伐。

村民路子多,找到县里的、市里的,找到济南的、北京的,打招呼的不断,要求各种各样……

王传喜坚持原则:“拆迁不动摇,政策不调整,一碗水端平。”

这拆迁叫王传喜有苦涩,也有感动。

2012年,代村对沿街楼拆迁,拆到了县城南环路边的付青泉家。

两层楼,7间屋,600多平方米,盖起来不到10年。

王传喜在讨论工程项目问题

付青泉是干建筑的,盖楼用料好,房子质量好。

房屋出租,一年就有七八万元收入。

这样的楼房怎么舍得拆?

僵持好久做不通工作。

有一天,王传喜把付青泉约到办公室交谈。谈了好多,好多,到了下半夜,还在谈着。王传喜动情地说:“为了全村这个大局,您就拆吧。您在外揽工程,需要我帮忙的,就说……”

“拆,明天就拆。”

付青泉回到家,拿两瓶酒到了楼上,他往地上浇了杯酒,泪水流了出来:“我的楼啊,您也喝一杯吧,我陪您过完最后一夜……”

付青泉走后,王传喜关上门,哭了:老百姓太好了,太好了……

“玩土”

旧村改造腾出500余亩地;

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

从毗邻的5个村,流转土地7000余亩。

—代村,1万余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

“玩龙玩虎不如玩土”,王传喜念好了土地经。

多少人看上这片土地?

送礼的扛来200万元,想要块地,上个项目。

是一个污染项目,坚决不能上,王传喜让人家把钱扛走。

他大大小小推辞了上百宗污染项目:“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

各种关系打来招呼,想买块地开发房地产,王传喜坚决不卖。

南水北调,为防止污水流入,要建污水处理厂,需要代村的70亩地,王传喜二话没说,马上答应:“这是国家工程,要服从大局。”

如何做好土地文章?

王传喜特别用心。

土生万物,还是从这里下手。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这是全国首家被命名为国家农业公园、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旅游庄园。现已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

记者走进农业公园,锦绣兰陵、华夏菜园、沂蒙山农耕博物馆、荷兰风情园、百果园……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走到一个地方,精美的彩条,丝丝缕缕垂下,这是哪位能工巧匠织成的如此美妙的帘子?

工作人员说:“这是锦屏藤的气根,是天然的垂帘,我们称为 ‘一帘幽梦’!”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

这个农业公园,每年仅门票收入就3000多万元。

“吃城”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代村既不靠山,也不靠海,但代村靠城,王传喜 “吃城” 有方。

代村商贸物流城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800余亩,入驻商户1500余家,租金年收入3000余万元人民币。

代村商贸城、农业公园内的商铺以优惠的政策首先安排本村村民经营。目前全村经商户已达到512户,户均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

多年来,代村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集体分红、补助等形式惠及每一个人。

2017年全村各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

代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村镇等称号。王传喜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幸福之光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 这个在代村很流行的顺口溜,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子的情况下完成了整村旧村改造,并且还腾出来几百亩建设用地,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代村完成了旧村改造3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65栋,小学、幼儿园、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

在代村,60岁以上老年人分年龄段、按月享受老年优待金;60岁以上老人住进村集体提供基本生活设施的老年公寓。

1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院门口写着 “幸福家园” 的老年公寓,走进1号楼1单元,敲开101室的门。李学全领着记者参观这60多平方米的住房,村里把床、桌、冰箱、炉灶……准备得齐全,提个包来住就行。他说:“平时练练书法,看看书报,过得很幸福!”

村里每年举办 “十星级文明户” “美在农家” “好媳妇、好婆婆” 评选和奖励活动,使家庭美德之花竞相开放。

村里破除办理红白事的陈规陋习,社区党委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坚持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代村,吹动着文明新风!

“打铁还得自身硬”

王传喜办公室的书橱里摆着190多本笔记本,这是他的工作日记,上任以来每一天的主要事情,他都写了下来。

在办公桌右边的柜子上放着半包饼干。秘书刘聪说:“王书记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我买了饼干放这里,他饿了就吃点。”

由这半包饼干,让记者想起张德华讲的故事。他是兰陵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退休后帮着办《新代村》报。他说:“王书记特别爱学习,特别能拼命!每天都干十六七个小时,他的时间按分钟算。”

2017年6月19日下午5点多,王传喜来到张德华办公室。两人交流了一会儿,张德华出去上洗手间。王传喜看到纸盒里有饼干,就拿起来吃。张德华回到房间,忙说:“那不能吃了,过期了,还是半年前,小外孙女来玩时吃剩的。” 王传喜应道:“我从昨天晚上忙到现在还没吃饭,有点头晕、胃疼。” 张德华说起这件往事,用手抹去眼角的泪。

这是朋友的泪,还有母亲的泪。

老年公寓,经常有孩子去看望父母。有的老人见了王传喜的母亲就问:“怎么不见传喜来看爹娘?” 王传喜的母亲为给儿面子,就说谎:“俺儿忙,都是晚上来,您没看到。”

有一次,王传喜到了父母家。母亲问:“你多长时间没来了?” 他喊了声:“娘……” 想说什么,还没说出来,泪水就掉了下来。母亲也不住地流眼泪……

王传喜的父亲对记者说:“我骑着三轮电瓶车出去买东西,传喜的娘就嘱咐:‘千万注意安全,咱可得好好的,别给孩子添心事。’”

还有妻子的泪。

王传喜顾不上家,妻子刘会芳辛苦操劳。

记者让她谈谈眼中的丈夫,她低下头,只是一个劲地流泪,说不出话来……

还有妹妹的泪。

“有一次,我到哥哥家,他吃完饭,坐到沙发上……” 她边说,边不时用纸巾擦泪,“我去刷碗筷,刷完回来,看到哥哥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哥哥整天太累了!”

妹妹王传丽举了个例子。村里有个工程,人们报名,我丈夫李峰昌是干工程的,也报了名。报名的多出一组,得通过抓阄减去一组。哥哥想,一旦抓空的是别人,人家可能就会想到是照顾了妹夫。他把峰昌喊出去说:“你别干了,免得让人说闲话。” “好的,哥,听您的。”

王传丽说:“哥哥常对家人讲,不要想着沾光,有个好名声就是沾光!”

今夜星光灿烂

王传喜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已达50多场。1月11日上午,他还在山东济宁作辅导报告,回到村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是下午3点。

采访安排在社区服务中心三楼的接待室。北面墙上“为人民服务”的大字赫然醒目,东面墙上挂满奖牌。

王传喜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代村的发展和10多年代村人的奋斗历程

采访到6点多,简单吃了点晚饭,继续采访,一直谈到夜里11点,王书记思路清晰,娓娓道来。

采访结束后出来,看到路对面广场边上的大石上,刻着 “广阔天地” 的大字,涂着红色,很是鲜艳。

一弯月牙高挂,繁星满天。

今夜星光灿烂,明天更加美好!

《经济日报》2018年1月22日

用 “公心” 赢 “民心”

管 斌 王金虎

自打王传喜当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近20年来这个昔日 “脏乱穷差” 的落后村庄就喜事不断,到2017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至12亿元;村里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全国敬老先进村、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王传喜个人也喜事连连: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齐鲁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梅花香自苦寒来,代村与王传喜的 “喜” 从何而来?近日,记者踏访代村,在王传喜身上找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精气神的 “三股劲儿”。

事不避难的“韧劲儿”

“好女不嫁代村郎”。20世纪90年代的代村,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巨额陈年欠账压得代村喘不过气。1999年年初,31岁的王传喜临危受命,上任第三天即接到法院传票,村集体因欠债被起诉。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总共出庭应诉100多次。由于交不上水电费,三伏天全村连续被停水、停电一个多月。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王传喜梳理出村里大大小小80多项问题,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属土地问题。当时,代村2600亩耕地分配严重不均,最少的一组人均只有3分地,最多的一组人均近3亩地。不仅如此,村民的土地等级也良莠不齐。2000年年初,王传喜与村 “两委”一班人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分地的木桩刚砸下去,就被人推倒了。村民龙志江一听要分地,立马火冒三丈:“地是俺的命根子,要分地,不中!” 此后,王传喜的家里就没消停过,登门破口大骂的、半夜朝他家扔砖头的、寄恐吓信的接踵而至,妻子刘会芳被逼得几近崩溃。

“面对困难,没有一股子百折不挠的韧劲,还配叫啥共产党员?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我就是代村的罪人。” 王传喜带着村干部吃住在地里,让所有村民抓阄选地。一根根木桩立起了威望,村民认为这些党员干部有公心、真干事,土地调整水到渠成。

旧村改造征地拆迁被称作 “天下第一难”。当拆到有着600多平方米临街旺铺的付青泉家时,王传喜的头大了。包工头付青泉家的楼房一年租金就七八万元,按照政策,他的房子评估价50万元,只能分到两套房。付青泉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高挂 “免谈” 牌。王传喜 “三顾茅庐”,把付青泉请到办公室促膝谈心:“尝够了 ‘脏乱差’ 苦头的村民,眼巴巴地等着住新房子。这样吧,咱堤内损失堤外补,我帮你出点子多揽点工程。” 谈到后半夜,付青泉一拍大腿:不谈了,王书记,俺明天就拆。

不承想,刚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房子拆到王传喜的亲戚家,房主漫天要价,商谈了五六次都是不欢而散。村民开始嘀咕:“这下有好戏瞧了,看看传喜这回是唱红脸还是白脸?” 王传喜一拍桌子:“明天我亲自去拆!” 第二天,王传喜来到亲戚家,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讲,直讲得亲戚面红耳赤,最后房子顺利拆除。

“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涉不过的险滩。为群众办事只有一碗水端平,群众才会打心眼里支持你。” 王传喜说。

不计个人得失的“憨劲儿”

当初,听说在建筑公司任项目部经理的王传喜要回来收拾代村这个烂摊子时,朋友们都给他 “打横炮”:“放着年收入几十万元的老板不干,去当芝麻大点儿的官,天天瞎折腾、活受罪,既没名又没利,你小子的脑袋是不是让驴给踢了,犯傻。” 对此,王传喜总是憨厚一笑:“咱是一名共产党员,有时就得有股子 ‘傻劲儿’。既然老少爷们儿信得过,咱就不能贪名图利,哪怕再苦再难,也得千方百计让乡亲们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在外人眼里 “犯傻” 的王传喜是看长远、算大账,决不做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的事儿。近20年来,除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征用外,王传喜从未卖过集体的一分土地。1999年,一家石油公司看中村里的一块闲置土地,有人建议卖掉偿还村里债务。“再穷不能卖村民的地”,在王传喜的带动下,村 “两委” 以130万元租金、租期13年租给了石油公司。合同期满后,王传喜引进社会资本和技术,修建了占地20亩的代村诚信医院,既确保了土地保值增值,又让村民长期受益。

2004年,外地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项目看中了代村。公司老板扛着200万元现金来找王传喜,请他帮忙让项目落地,遭到王传喜的断然拒绝。如今,代村年年搞工程建设,都是上千万元的建设项目,对王传喜来说,想来钱唾手可得。每到年节,很多人都想给王传喜送钱送物,拉关系、办事情。为了避嫌,只要临近节假日,王传喜就让妻子紧闭大门,装作不在家,任谁敲门也不开。“要是收下了不该收的钱,就突破了我做人的底线。” 王传喜说。

王传喜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 “约法三章”:村里工程决不允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两委” 成员公开承诺:决不假公济私,决不侵占集体资产,决不让党的惠民政策 “缺斤少两”。在王传喜的示范下,“两委” 班子经历过6次换届选举,除正常退休外,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更没有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

“当村干部就要多出力多吃苦,要不贪不沾多 ‘吃亏’,你付出的多,群众得到的实惠才会更多。” 这是王传喜经常对村 “两委” 干部说的话,更是他的座右铭。

勇于改革的“闯劲儿”

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在基层摸爬滚打了19年的王传喜悟出一个理儿:四平八稳踱方步、悠闲轻松走碎步,不会有大的作为,只有敢闯敢为迈大步,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2002年,王传喜带领村民规划了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和生态庭院区的产业布局,步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在当时,这是农业和旅游的初步结合。2008年,王传喜与毗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高标准规划设计了万亩农业示范园,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乡村旅游刚刚在全国萌动,王传喜第一时间嗅到商机,迅速启动了总投资20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双园” 一体化开发建设。当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获得批复同意。在做好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等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融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元素,形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连续承办了6届中国兰陵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2017年仅门票收入就达3500多万元。同时,该公园每年举办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200多期10余万人次,培训党员近万人次。

依托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优势,瞅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带来的人气,王传喜又乘势而上规划建设了代村商城。眼下的代村商城每天熙熙攘攘,已成为全县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进驻经营户3000多家,年交易额60多亿元,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4000多万元。

王传喜敢想敢干但绝不蛮干、乱干。在旧村改造中,王传喜没有逼村民上楼,充分尊重民意,循序渐进,小步快走。面临拆迁的老年人,不想上楼;一些年轻人未拆迁却想提前上楼。王传喜采用 “旧房流转” 的模式,先回收年轻人的旧房子,安置其上楼,再以同样的价格转让给老年人,作为过渡安置房。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的情况下,完成了旧村改造,用10年多时间,分9批次实施了拆迁工作,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而且还节省出几百亩建设用地,用于发展集体产业。如今,漫步代村,65座居民楼、170座小康楼、4座老年公寓,整齐划一。

“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现在,王传喜又瞄准了新的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全村群众提前实现小康,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 ‘代村样板’。”

《经济日报》2018年6月29日

从“脏乱穷差”到美丽乡村 “两盼干部” 王传喜让代村脱胎换骨

刘华栋 柴安东 曹 磊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从群众担忧的事儿干起,带群众致富,促乡村振兴,被乡亲们称为 “两盼干部”。

在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陵县代村,1999年,30岁出头的建筑包工头王传喜上任村支部书记,可等着他的是一个烂摊子:村委组织没有号召力,人心散;村经济没有活力,刚要上任就要面临一堆诉讼。王传喜回忆说:“我们负债380多万元,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出庭100多次,都是当被告。”

更大的挑战是,村民对选择这么个带头人心里打鼓,对王传喜有“两看”。村民李学全说,首先,他们村土地分配不公,看他是否有能力 “动真格”?其次,他是个包工头,看他能否抛开家庭私利?

有人告诉王传喜,代村紧邻兰陵县主城区,土地是最大的资源,所以劝说他卖地。王传喜不信邪,面对内忧,他给县里打报告,先啃土地分配不公这个硬骨头,这相当于从那些人少地多的农户 “嘴里抢肉”。为此,王传喜带着村干部利用冬天农闲逐户走访,对村民的80多个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李学全说,等到来年开春重新分地时,村民看到村干部分的多是贫地,普通村民多是肥地、好地。

而面对外债,站在被告席上的王传喜没有推脱。“我们当时很诚恳,只要是我们欠的,我们就一定还!”

可钱从哪里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传喜带党员干部趁热打铁做旧村改造,并抓住农业产业化的契机搞土地流转。几年下来,代村不仅还上了外债,还把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了6万元,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现在的代村是国家农业公园试点村,不仅成为高效农业的推广基地,还是当地热门的旅游景点。王传喜说,在此基础上,代村通过托管让周边10个村跟他们一样过上了好日子,他们还接受国家任务,定点支援青海省海晏县扶贫攻坚。

在王传喜看来,群众对他们有 “两看” ,实际上就是对他们有 “两盼”。一是看干部是否有力度;二就是看他们能否一碗水端平。农村干部虽然是最基层的村官,但是群众的衣食冷暖都要关心,并且要带着真情。

王传喜和工作人员检视兰香东方公园

有了钱怎么花?代村给出的方案是,村里所有产业村民都平均入股分红,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实施不能越过村民的意见自己干。如今,代村青壮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愿意,可以免费住进老年公寓,村里给村民发的福利,一年就有1000多万元。

王传喜说,曾经的诉讼还债路,让党员干部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乡村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讲究乡村治理,才能健康发展,接下来他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村民对村干部的 “无诉讼社区”。他们要把矛盾化解在村里,把事情办结在村里。如果群众找到了上一级党委政府,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央广网临沂2018年6月30日消息

山东代村王传喜:打造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公园

鞠传江

眼下,王传喜作为十九大代表正在山东临沂各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也传授着他带领村民提前走向全面小康之路的经验。

王传喜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担任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19年来,他带领村民使一个落后贫穷的村庄走向了小康富裕之路,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员光荣称号,代村先后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农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典范。

改革和奋斗筑起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1999年3月,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王传喜被选为党支部书记(2008年10月成立社区党委,改任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面对村民的信任,他毅然辞掉了兰陵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部经理的职务,回村担起了 “领头人” 的担子。

“既然全村的老少爷们儿相信咱,我就要对得起他们这份信任,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让代村改变面貌,使村民走向富裕之路。” 王传喜说。

可那时候的代村生活穷、民心散、村风乱,矛盾纠纷不断,是有名的上访村,仅村集体负债就有380多万元。他上任两天就接到法院传票催着还村里的欠债。上任初期的两年间,他因村里的 “欠账” 被起诉出庭100多次。面对濒临崩溃的村庄,他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要把一个矛盾重重、积重难返的代村治理好何其难?妻子心疼丈夫,甚至以离婚、自杀相逼,要求王传喜放弃村干部重回建筑公司上班。的确,他放弃了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建筑公司经理职务,做一个没有多少收入的村干部,还被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猜忌、忌恨和排挤。

“开弓没有回头箭呀,让村里的百姓都富起来,才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人生最大价值!” 王传喜说。

他和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查清了村里存在的问题,列出了大大小小80多项,包括债务清偿、治安管理、脏乱整治、产业开发等。他一边解决历史沉积的问题,一边带领村民埋头实干,实施一套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村庄建设的新目标。

他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尽快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的好处。他请来了省市的专家,依据代村毗邻城区的特点规划了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生态庭院区和村庄整体绿化网,在这些不同区域里设有花卉园、果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乐园。同时,他们还养奶牛、养猪、养水貂、养鱼,还建立了配套的饲料厂。这个千年古村落在百业兴旺中活起来了,几年间旧债很快还清,村里的财富一天天在增长,村民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背后满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60岁的龙志江曾经对王传喜的改革不理解,甚至唱过对台戏。如今他说:“代村能够有今天,这在18年前是不敢想象的!王书记是个不顾小家只为大家的好书记。”

19年的艰苦奋斗,曾经一幅幅美好的蓝图在代村变成了现实,村民们从破土坯房搬进了楼房,收入从人均1000多元增长到了去年的人均纯收入6.5万元,2017年全村各业总产值20多亿元,村集体经营利润1.1亿元,代村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打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改革,10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探索走规模化现代农业的路子。” 王传喜说。

王传喜积攒了190多本工作记录,详细记下代村19年来的发展和改革之路。从2005年开始,他在专家的建议下,开始探索规模化经营,统一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在给予土地补偿的前提下,村集体统一供应村民粮油和生活必需品等。2007年,代村又与比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使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达到了1万余亩。代村请山东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了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融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休闲农业于一体的乡村联合体。2012年,经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同意,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代村,这一项目总面积2万亩,投资10亿元。到目前,这里已经连续承办了5届中国兰陵(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同时,每年这里举办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达200多期、10余万人次,培训党员2万人次。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代村村民只有3600多人,但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有4000多人,吸引回村和引进的大学生200多人。

“村子变了,农民富了,生活好了,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了。” 王传喜说。

2005年开始,代村启动了“十年建成全面小康村庄”的总体规划。到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为所有村民盖起来新房,还腾出来几百亩建设用地,旧村改造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截至目前,顺利完成旧村改造3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65栋,现代化的小学、幼儿园、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全村60岁以上老人住进设施完善的老年公寓,并享受老年优待金。村里为所有村民出资参加新农合、新农保。村集体为所有孩子从上小学到念大学发放数额不等的助学金、奖学金,大学生的奖学金从1万元到5万元不等。村民不仅有工资收入,还能够享受集体收入分红。

代村要成为新时代的典范

代村用发展给村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利,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同时,文化建设也有声有色,村里创办《新代村》报,组建村剧团、老年门球队、秧歌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举办 “十星级文明户” “道德模范” 等评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俗。村剧团定时上演柳琴戏、京剧,举办书画展、健身舞蹈大赛等。

在代村每个村民、每个家庭都会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和发展机遇。因为,村里有农业公司、旅游公司、商城,村民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和意愿去发展和创业。

“可以说,眼下我们代村与城里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更远、更大!” 王传喜说。

党的十九大之后,王传喜已经组织力量规划设计乡村振兴战略。他说,目前,村里的产业传统的多,农业领域的多,为更好地发展,我们也要涉足高科技领域,比如现代新技术农业、出口农业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他表示,再有10年,代村的发展会更辉煌!

《中国日报》2018年1月17日

心系百姓利益 方得天阔地远

邢 婷

初来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的人,都会对反差极大的两张照片印象深刻:一张照片里,低矮的民居破旧凌乱;另一张则楼房林立,广场规划齐整。

同一处村庄,今昔对比,沧桑巨变。其间,绕不开一个人的名字——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传喜

有人说,是王传喜成就了代村:19年间,在他的带领下,代村从人均2000元的穷村发展成村集体收入过亿、人均收入6.5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也有人说,是代村成就了王传喜,一个曾经的青年致富能手成长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对王传喜而言,他19年来坚持做了一件事:心系百姓利益,坚守民生承诺。

“乡亲们信任我,我咋能不干呢?”

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第三天,王传喜就接到法院催还村里债务的一纸传票。

1999年4月,彼时的代村是远近出名的穷村、乱村、上访村,集体欠债380多万元,因欠缴水电费过多,村里三伏天被断电,不少村民嚷嚷着 “分村”,人心涣散。

当年31岁的王传喜已是村里小有成就的青年致富能手,靠在外经商住上了两层小洋楼、开上了汽车。经民主推选和组织考察,他先后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

“乡亲们信任我,我咋能不干呢?”他毅然抛开了自己的“小天地”。

这一年王传喜因集体债务先后出庭100多次。“讲事实,讲诚信,只要账目上有这个账,我们就认。” 他带领村干部制订了分期分批还款计划,慢慢地,巨额债务被逐步消化。

村里治安差也是老大难问题。上任初期,王传喜把全村划分为45个治安小组,每组10—20户,轮流持牌站岗,坚持网格化值班。一年后,代村获评临沂市治保村,后又获评山东省先进治保村。

上任不到一年,各种矛盾慢慢平息,王传喜又在村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回要碰土地这块硬骨头!

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并非没有底气—1999年冬,王传喜带领村 “两委” 班子挨家挨户走访,最终梳理出80多项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人地不均问题反映最强烈。

因历史原因,代村的耕地划分组与组、户与户间差距悬殊,最多的组人均2亩6分地,最小的组人均3分地,有的户人多地少,有的户人少地多。经村委会商议决定,每户分两块共7分地。但让地多的村民往外拿地,他们能答应吗?

果然,有不少阻挠分地的村民。一封封威胁信塞进王传喜的办公室。王传喜的妻子顶不住压力喝了农药,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

他铁了心咬牙坚持:“土地这块硬骨头我们不啃谁啃?这个事做不成,我们这个班子就不要再干了,也干不下去了。”

王传喜上任第二年,村里土地上布满了近1万根木头界桩,50年来,村里的地第一次大动。对王传喜来说更重要的是,“此事奠定了这一届村 ‘两委’ 班子的群众基础” 。

2005年,王传喜再次打起土地的 “主意”,先是将全村2600亩土地流转归村集体经营,接着又流转了周边5个村的土地,有经营权土地达到1万多亩。土地一分一拢间,代村的发展蓝图在王传喜脑中逐渐清晰: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

“将心比心最朴素,也最有说服力”

在村党委委员王传海眼里,王传喜是出了名的 “讲公道,有公心”。这在代村进行旧村改造的10年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发展集体经济,村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渐高,旧村改造就此提上日程。

王传喜和村 “两委” 委员一同制定了 “按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 的原则,他坚持先安置再拆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创造性提出 “旧房流转”,即经济条件较好的年轻人想提前上楼,村委会将其旧房子以5000—10000元的价格回收,然后村委会再以相同价格转让给面临拆迁不想上楼的老年人过渡。

村党委委员宋桂云回忆,当时房子拆到了王传喜的亲戚家,房主却漫天要价,谈了五六次未果,全村人都盯着王传喜这回咋办。

王传喜一拍桌子:“明天我亲自去拆!” 第二天,在王传喜再三劝说下,房子顺利拆除。

有人说王传喜不近情理,他却回答:“在事关群众利益的工作中,如果对不同人区别对待,所有的付出都会前功尽弃。”

2006年至2015年,代村摒弃其他城郊村 “摊煎饼” 般往外扩展的模式,小步快跑,分6批次完成旧村改造任务,修建居民楼、小康楼30万平方米,村民不拿钱或少花钱就住上了楼房。

这位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对待工作心细如发。从当选村主任至今,每一天的工作王传喜都详细记录,这一记就是19年,190多个笔记本见证了代村的发展。

每当遇到村民对村委会工作不理解时,王传喜的经验是 “将心比心,这是最朴素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平时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时一定要和群众多沟通,多换位思考,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解决,基层干部虽小,但责任重大,群众利益无小事”。

“想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我当村干部,就是想让村里人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当选村主任第一天,王传喜便许下承诺。

19年间,代村利用集体流转土地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公园、大型商城、建筑装饰公司等,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等服务业吸纳本村劳动力。仅建筑装饰业就吸纳了全村1/3的劳动力,成为多数家庭增收的主要渠道。

2017年,代村各产业总产值20亿元,村集体收入达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万元,率先在全县建成小康村。

如今,代村拥有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社区医院、公共食堂及省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区家家有太阳能,物业统一管理,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全体村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每名村民享受“五个统一”的福利:统一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统一发放住房补贴,统一支付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统一安排60岁以上老人入住老年公寓,统一实行村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基本解决了群众生活、就医、养老、入学等保障。

今天,代村成为新时代的 “明星村”。苦过、累过、奔波过、付出过,王传喜不曾言悔,他欣慰地说:“代村已成为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不仅百姓受益,而且作为村庄发展路径的样本将影响更多人。”

《中国青年报》2018年1月22日

让群众时刻信赖 家乡奋力耕耘

邢 婷

曾有人如此总结代村发展之路:“一个人团结一班人,带领全村人,选择一条道路,坚持一种精神。”

19年间,不乏诱惑,也不乏压力,王传喜始终秉持一颗公心,以共产党员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带领村干部,树起一面可以让群众时刻信赖的旗帜,在家乡热土上奋力耕耘。

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的

不少代村村民都知道,本村村干部要守的规矩 “多得很”。

例如,无论寒暑风雨,每天清晨6点的村 “两委” 班子例会制度雷打不动,总结前一天工作,安排当日事项,晚饭时全体成员再开一次主题会;任何村干部不许在家里办公,村民有事,在办公室里敞开了说;每周日晚上要开一次周例会,查摆问题,交流碰撞;每月举行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会,集体研究项目建设、土地承包等重大事项;每月10日张榜公示党务、村务、财务;每月编发一期《新代村》报,把当月大事向群众讲明白。

以党支部“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 “监督事” 的工作机制由此逐步形成。

“很多人说,你们的会咋这么多?在我看来都是有必要的会,要不然怎么能解放思想、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王传喜说。

王传喜尤其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把自身有项目、能带动群众发展项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 “两委” 岗位,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行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技术指导等。无论是旧村拆迁还是土地流转,均是党员带头签协议。

作为 “领路人”,王传喜以身作则,一心扑在村里,村民常说他非闰年能干365天,遇上闰年能干366天。

社区服务中心负责门卫的李苍松老人印象深刻,有几次凌晨两三点,王传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李苍松以为他忘了关灯,进门一看,他仍在伏案工作。

“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 ‘打工’ 的,要舍得出大力、多 ‘吃亏’ ,你付出的多,群众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 王传喜这样告诫村干部。

19年来,代村的村 “两委” 班子经历6次换届选举,除因年龄原因正常退休外,无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

王传喜与村干部们在讨论代村发展规划

谋长远发展道路

如今的代村商城每天熙熙攘攘,已成为全县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进驻经营户2000多家,年交易额10亿多元。

而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垃圾遍地。“这么偏的地方,交通又差,谁会来?” 当王传喜提出建商城的想法时,村委一致反对。

面对压力,王传喜的应对方式是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不断论证、交流,同时组织大家前往山东临沂、上海、浙江义乌等地参观。

2010年代村商城一期工程终于动工,仅3个月全部完成。因定位准确、迎合市场需求,商城非常火爆。2015年,商城二期顺利建成,专营建材。

商城建成第一天,王传喜坚持村委只收租金、搞服务,不插手经营,所谓 “管商不经商” 。他鼓励身为党员的36户商家挂出 “共产党员经营户” 牌匾,亮身份,见承诺。

王传喜的 “倔” 远不止于此。

刚上任时,有人私下传授 “经验”:“卖地有钱花。” 因地处城乡接合部,这里流转的大片土地早已成为众人眼中的肥肉。

2004年,一名南方商人带着200万元现金找到王传喜,想建一个焦化厂,只要王传喜点头,这200万元就是他的。王传喜断然拒绝。

“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卖地,从长远看是绝对不理智的,代村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王传喜说。

王传喜坚守最初的承诺:“绝不乱划一分宅基地,绝不出卖一分地,绝不浪费一分地。” 不仅如此,代村还留出300亩建设用地,应对今后新增人口的居住需求。

“身子正说话才硬气”

在代村,王传喜不收礼的事早已不是新闻。

“身子正说话才硬气。” 王传喜常告诫村干部 “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并和他们 “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决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村里百姓菜园的无公害蔬菜丰收了,李苍松摘下几箱送到王传喜办公室,却得到他这样的回复:“送给老年公寓的老人吃吧,这个事不能搞特殊化。”

这些年处处为公的王传喜谈起家人却是几声长叹,老父亲、妻子先后做手术,他都未能守在身旁,本可以用积蓄买套房子的父母硬是被王传喜带头 “撵进” 村老年公寓作表率,“对家里人我真是很惭愧”。

除了工作,更重要的事情是学习。令兰陵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德华印象深刻的是,每逢重要政策出台,第二天问王传喜,他准能谈得头头是道。只要有时间,他就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关掉手机,潜心研究各种 “三农” 政策。

全国各地参观的人变多了,代村俨然成为 “明星村”。王传喜保持清醒:村里的产业定位一定要准确,对人的管理一定要跟上。

很多人劝王传喜,工作这么多年可以歇歇脚了,但在他看来,“发展慢了也是退步,要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2018年1月24日

返乡治村十九载 散乱穷村变样板

吕兵兵 蒋欣然

“传单飞,大字报,停水停电小偷闹;你朝东,我往西,打来斗去成烂泥。”这段顺口溜,是山东兰陵县代村20世纪90年代的真实写照。

村民推开家门,就能看到散落的传单,上面写满了别家的坏话;晚上,大伙儿得把自行车藏到屋子里,否则很可能会 “消失”。乱圈乱建、乱拆乱占,村 “两委” 瘫痪,村集体负债数百万元……兰陵人都知道,这是个出了名的散乱村、上访村、贫困村。

1999年,31岁的王传喜,带着做建材生意攒下的百万身家,毅然回村挑起了带头人的重担。昔日的散乱穷村如今变身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2017年,代村村集体收入达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万元,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村镇等称号。王传喜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头两脚难踢,先啃“硬骨头”

“自己家富了,看着庄乡受穷,这事儿我不干。” 1999年4月,不顾家人的反对,王传喜参加了村 “两委” 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代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然而,上任第三天,一盆冷水浇下来,王传喜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回忆那段时光,王传喜笑谈:“当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知道村里有负债,可没想到竟然欠了380万元。那段时间,跟法院打交道不下百次。”

有人劝他新官不理旧账,可王传喜不认这个理:“这烂账理不清,村庄发展也将是一本烂账。这一回,只要债务属实,咱村里都认了。”为了还欠款,王传喜先是以自己的名义担保,贷款80多万元给村集体。剩下的欠款,制定还款计划,能分期的分期,能拆借的拆借。

在村里干事,头两脚最难踢。清账这事儿,让村民对这个31岁的年轻人有了信任。可王传喜知道,靠分期借贷不能长久,只有找到发展路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个月里,王传喜和村干部走村串户,听取党员、村民意见,找到了村庄发展的症结:由于村班子长期瘫痪,村里宗族、派系势力猖獗,违规调地、占地现象频出,造成了人均土地相差悬殊,多的两亩多,少的却只有三四分。

王传喜要调地,村干部先炸了锅,谁也不愿接这个活。村民则演出了人间百态,原先占便宜的想尽办法捣乱,对王传喜等村干部恐吓威胁,对村委会工作百般阻挠,白天钉好的木桩,晚上就被人拔掉;原先吃亏的多是小门小户,只是观望,不敢出头。

不服输、不怕事,王传喜原先创业的劲头又回来了,他白天带领村干部量地,晚上住在地里守护,光划定地界的木桩就用了近1万个。分地的时候,村里按“一个人两块地”的标准,定了抓阄的办法。王传喜抓到了村西南角的一块犄角旮旯,村 “两委” 成员也抓到了村里的 “烂地”。村民一看,带头的都吃了亏,民心正气就占了上风,全村2600亩土地找到了应有的主人,重现生机与活力。

治村有诀窍,公道民生“心头悬”

在王传喜的办公室柜子里,有190多本 “治村笔记”,记录了他19年的工作。其中,调地这件事写了近10本。“这件事儿让我认识到,要想凝聚民心民意,打开工作局面,村干部要带头 ‘吃亏’,把处事公道、民生优先放在第一位。” 王传喜说。

6月17日晚,代村村委会办公楼灯火通明,村党支部委员刘建勇介绍:“ ‘晨会’ ‘晚会’ 是俺村的传统。代村的每件大事儿,都是在 ‘两会’ 讨论中定的。”

由于靠近兰陵县城,代村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成片拆迁,到2014年完成了旧村改造。“这是代村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保障村民利益?” 王传喜说,“几经讨论,村班子定下了 ‘村民利益优先、村集体发展优先,不卖地、不经商,重配套、重服务’ 的工作原则。”

王传喜等一班村干部开会研究村里的问题。一天两会,是代村村 “两委” 的传统

十几年来,即使在欠债数百万元的困难时期,王传喜从未动过卖地的念头。村会计郭志国感叹:“我干了10多年村会计,从没听他说因为卖地要用财务章的。他自己就是干工程的,村里这么大的拆迁,他却从未承包过一项工程。有人嘲笑王书记傻,但他觉得,土地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今天为了一点儿小钱卖掉了,以后花多少钱也买不来,代村不能干傻事。”

“当村干部就不能想着参与村里有利益的事儿,我想挣钱可以去别的地方,代村的工程我一概不碰,其他的村干部也一样。” 王传喜说。为此,2012年5月,代村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村社区纪委,选聘了30名廉政监督员。当年和王传喜一起干工程的伙伴,现在有的成了亿万富豪,有的成了上市公司老总,可王传喜觉得 “看着村子越来越好,更有成就感”。

农商游共融,代村走进“新时代”

6月16日傍晚,漫步代村,但见新式民居灰瓦白墙,错落有致;农业公园里繁花盛开,游人如织。65栋居民楼、170座小康楼、单元式老年公寓,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一个成熟的新型农村社区跃然眼前。

住新楼房,村里实行 “低价安置、按需分配”,让村民以成品房5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买。村民拆除旧房的补偿款,不仅能住上新房子,手中还能剩余一大部分。村里60岁以上老人,分年龄段按月享受优待金;高中以上学生,每年享有村集体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最高可达5万元。

王传喜感叹:“代村能有今天,得益于村班子确定的‘农商游共融’发展策略。自2002年起,村里开始推进土地流转,先后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商贸物流城、沂蒙老街、国家农业公园等,村庄走上了腾飞之路。”

2006年,代村依托已见雏形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整合周边村庄土地资源,开始推进建设占地2万亩的国家农业公园。2015年,代村又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 “沂蒙老街”。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旅游业收入突破了3500万元。

“视农民如父母,关心衣食住行;看市场搞经济,发展农贸工商”,这是王传喜刚上任时,村里老主任李学金写给他的新春对联。如今,李学金即将步入耄耋之年,当初对王传喜的寄语,已然一桩桩一件件变成现实。“19年一转眼,王书记老了黑了,可俺村美了富了,好日子过不够,好景儿看不够。选好一个领头雁,彻底改变一个村,王传喜的大名,将永远镌刻在代村的发展史上。” 李学金说。

《农民日报》2018年6月29日

王传喜:加强党建,确保村收入今年过亿

张家然 李雨桐

10月26日,刚以党代表身份参加完党的十九大的王传喜就开始了他的宣讲路。

当天一早,王传喜坐上了去往济南市南部山区的汽车,在路上也不忘重新核对完善接下来要宣讲的手稿。

“我作为一名代表,一名农村基层的代表,现在还是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当时)是坐在前三区的第八排,离总书记作报告的地方直线距离十几米,所以说现场非常地激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5年,党中央带领我们各级,特别是我们党员,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王传喜这样向在场的居民描述自己参会的心情。

王传喜告诉大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非常全面,非常科学,我们这个地方首先要保护好我们这个地方宝贵的生态资源,就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特色,不能去改头换面,但是还要融入一个现代的理念。”

王传喜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并且是革命老区临沂市唯一的一位党的十九大代表。

外忧内困

1999年,31岁的王传喜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代村村主任的岗位。近20年间,王传喜始终坚守工作第一线,将一个昔日 “脏乱穷差” 的落后村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羊。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兰陵县代村还是个发展衰败停滞,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的上访村、乱子村,这块看似啃不动的硬骨头扔给了临危受命的王传喜,他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还债”。

“我是4月13日当选的村主任,只隔了一天,4月15日就开始接传票。在后面的一两年间,我出庭100多次。代村欠下外债380多万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元,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王传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的代村,不光 “三提五统” 收不上来,还因为欠缴水电费过多,经历过三伏天停水断电的窘境。

王传喜回忆说,“以事实为依据,讲事实,讲诚信,只要账目上有这个账,我们就认。我们制定了分期分批还款计划,加上诚恳的态度,再注意一些工作方法,一年下来,账虽然没有还清,但矛盾总算是缓解了。在几年时间里,我们分期分批、分轻重缓急地把账还清了。”

土地集约经营

代村紧邻兰陵县主城区,土地是这个村最大的资源禀赋,对于土地,王传喜曾告诉记者,“许多城郊村或者卖地,或者把耕地划给村民作宅基地。对照周围村庄,代村有2600多亩耕地,正常的话,划宅基地得占到一半耕地,至少1000多亩,而我们不仅没占地,还腾出地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2年,代村便开始以 “返租倒包” 形式流转土地,通过连片土地用来搞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2005年夏天,代村将全村的土地全部实现集约经营。2006年,代村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做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2007年开始建设,2008年,他们又分两次流转了周边几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至此,这个村有自主经营权的土地达到了1万多亩。2012年,经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同意,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代村。

“我们的土地集约经营模式,在当时是走在了前面,是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可以说是起到模范作用。” 王传喜回忆说。

2012年,代村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做了一个规划,建成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仅是工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的载体,而且将农业产业化,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融入了文化元素,形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13—2017年,兰陵县在国家农业公园连续举办了5届菜博会,农业公园的作用日益凸显。

积极宣讲

11月21日晚,王传喜告诉澎湃新闻,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他已经参加了20多场宣讲活动。

作为宣讲人,王传喜认为,一方面务必向领导干部和群众全面细致地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精髓等,确保大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运用矛盾分析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侧重点,农村战线的就要主谈乡村振兴战略。

王传喜还表示,“我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宣传与弘扬沂蒙精神相结合,让十九大精神与沂蒙精神深入到广大党员和群众心里,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王传喜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展望代村今后的发展,王传喜透露,将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作用,着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在绿色生态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针对2016年集体收入8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6万元的成绩,他们今年的目标是集体收入过亿,村民人均纯收入过6万元。

澎湃新闻2017年11月23日

代村之变,看“领头雁”

王洪涛 贾传龙 李桂东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排排村民小洋楼,房顶有太阳能,院里有盆栽花草;人气十足的沿街商城店铺林立,昔日村民变身 “新市民”和老板;幽静的老年公寓里,村民文化广场的绿荫下,三五成群的老人正在下棋、聊天,悠然自得……

这是6月4日记者在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看到的情景。这里叫代村,但 “村” 已不再是原来那个 “村” ,俨然成为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新城。

谁能想到,在19年前,代村村集体还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是众人眼中的 “脏乱穷差” 村、落后村。而如今,代村各业总产值达26亿元、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5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 “领头羊” 、乡村振兴的 “排头兵” 。这一巨变背后,是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带领干部群众19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

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王传喜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6月13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王传喜 “齐鲁时代楷模” 光荣称号。

重担肩上挑,当好“领头雁”

“当前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机,抓紧推进我们村的新农人培训中心项目,项目负责人要盯紧了,尽快把项目规划完善好……”6月4日早上6点,代村办公楼会议室,19年来该村每天雷打不动的“两委” 干部早例会开始了,王传喜与班子成员和项目负责人商讨着一天的工作。

打开王传喜办公室的柜子,190多本工作笔记,码放得整整齐齐,记录着19年来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既然我当了书记,就一定要带领大家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甫兴,而代村由于没跟上时代步伐,每况愈下,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村民对村干部有意见,人心涣散,经常上访,村里治安也很差。生于斯,长于斯,王传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9年,31岁的他临危受命,当选村主任,此后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凭着一腔热情,王传喜立志带领全村,干出个样子来。

“我上任第3天就开始接法院传票,两年里出庭了100多次。” 对上任之初的情形,王传喜记忆犹新。越是艰险越向前,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团结带领村 “两委” 干部,挨家逐户走访,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把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列了大大小小80多项。

经过调研他发现,田地不均,是限制代村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时有的村民一口人两三亩地,有的却只有两三分,相差近10倍,大部分群众感觉不平衡、有意见。” 他下决心从这个村民最想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重新调整土地。

明摆着的好事,却遭到村干部们的一致怀疑,都说成不了:那是动农民的命根子,人少地多的户能干?

有人登门叫骂,飞石、恐吓信接连而至,妻子刘会芳精神几近崩溃,在压力之下喝了农药,幸运的是被抢救了过来。但这一切并没有使王传喜退缩,“这事干不成,我们就成了代村的罪人!”他坚定地说。

2000年年初,王传喜带领村干部一边反复研究制订土地调整方案,一边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尽可能尊重村民意愿。在土地调整期间,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都在地里,光木桩就打了近万个。一户两块田,一块好点的一块差点的,所有村民抓阄选地,公开公正透明。村民信服了,“这回分地有真事儿”。就这样,土地调整顺利完成。

“通过这件事儿,奠定了我们这一届村 ‘两委’ 班子的群众基础,大家对我们这个班子都很信服,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 回忆起这段往事,王传喜十分感慨:老百姓的工作好不好做,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做到 “真” 和 “公” ,只要我们没有任何私心,干的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儿,一定能把事干成。

“公生明,廉生威。” 王传喜经常用这句话告诫村干部,并 “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决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决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决不让直系亲属沾光。建立了以党支部 “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 “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 “监督事” 的工作机制,以及村务公开制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王传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党员身份,不负群众重托,王传喜时刻严于律己,同时也严格要求村干部,做到手不长、嘴不馋、心不贪。19年来,在王传喜的带头示范下,“两委” 班子经历过6次换届选举,除正常退休外,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更没有群众说三道四。

为更全面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王传喜还根据无职党员的特长和岗位需要,在村里设立社会治安岗、文明新风岗、旧村改造岗等岗位,实行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无论是土地调整还是旧村拆迁,都发动党员带头签协议,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

勇于创新业,田园变公园

走进坐落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华夏菜园馆里满眼都是各种特色的蔬菜水果。这是一处园中园——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无土栽培、海绵栽培、管道培植、轮式栽培、浮板式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让人们大开眼界。

游览车一转弯,一片数千亩的花田呈现在眼前。“刚过去的五一和清明假期,这里千亩油菜花绽放,游客们都争着坐园里的小火车赏花。” 村党委委员刘建永告诉记者。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占地2万亩,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园区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 “中国蔬菜之乡” “山东南菜园” 的美丽画卷。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 王传喜告诉记者,按照设计定位,它既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还包含景观化的农耕技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观。

落后村如何实现超常规发展?不走寻常路,敢于吃螃蟹,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就是王传喜勇走创新创业道路的见证。

敏锐的市场眼光,让王传喜具备了超前的判断力。他的每一次探索,都给代村带来新的变化。早在2002年,村里调整并流转部分土地后,王传喜就带领村民搞 “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在当时,这已经是农业和旅游的初步结合了。2007年,与毗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高标准规划设计了万亩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乡村旅游在全国有了大发展的趋势,山东省旅游部门首次创新性地提出 “国家农业公园” 的概念。王传喜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立刻赶往省城,跑到上级部门争取。当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即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得到批复同意。从此,代村搭上了 “国家农业公园” 的快车,总投资10亿元实施 “双园共建”,代村产业发展迎来井喷时代。

王传喜和工作人员现场研究工程项目问题

目前,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先后改造提升了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农展馆、农耕文化广场、华夏菜园、热带雨林馆、沂蒙山农耕博物馆、竹林水岸、兰花馆、中国知青村等多个项目,正在筹建印象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等新项目。公园连续承办了6届中国兰陵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2017年光门票收入就实现3500多万元。同时,该公园也是山东省委党校的教育示范点、市级党员教育示范点,每年举办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200多期10余万人次,培训党员近万人次。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建成还带动了居民就业,园区仅管理服务人员就安置村民300多人,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的经营户有170多家。

来到沂蒙山农耕博物馆,作为柳编技艺传承人的代村村民王保均正在给好奇的游客讲解柳编技巧,“这个柳编鱼篓很受游客欢迎,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两千多块钱。” 沂蒙山农耕博物馆建成后,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依托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优势,瞅准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带来的人气,王传喜又乘势而上规划建设了代村商城。眼下的代村商城每天熙熙攘攘,已成为全县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进驻经营户2000多家,年交易额10亿多元,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4000多万元。

强集体经济,办民生实事

由村里统一免费配置的沙发、电视、冰箱、天然气、暖气一应俱全,卧室内干干净净没有异味,阳台上花开正艳……走进代村 “幸福家园” 老年公寓2栋101室,记者发现这里不是常见的那种筒子间老年房,而是拥有 “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阳台” 的完整而温馨的住家。

“以前住的房子是小草屋,一到下雨天就漏,现在可好哩,住在老年公寓,什么都不用花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老来生活会过得这么舒坦!” 今年85岁高龄的村民苗生连一只手拉着老伴,一只手高兴地到处指点给记者看。代村有500多名老年人,60岁以上不仅免费住公寓,还按月发放老年优待金。

王传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的重要讲话精神,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全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同步提前实现小康。

王传喜上任不久,就和 “两委” 班子一起,带着煎饼咸菜,赶到江苏华西村等地取经。“集体强大,村民富裕。” 这是他学习归来的感受。2005年起,村民土地统一流转,改由集体经营,实行村企合一。王传喜告诉记者,目前投资经营方式,有全民所有、集体股份制,有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不管哪种形式,村里规定集体股份不能低于50%,确保村集体的话语权。先后培育壮大了建筑装饰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四大优势产业。同时让村民入股当股东,年年享受利润分红。

安居才能乐业。从2006年开始,王传喜带领干部群众实施旧村改造,建了58幢联排别墅、170座小康楼,小学、幼儿园、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村委委员龙建新说,那时候村里一片破败,但真要拆,村民一片反对声。王传喜决定先安置后拆迁,制定了 “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 的拆迁政策。他秉持公心,硬是端平了这碗水,啃下了又一块硬骨头。乡亲们都说,王书记很公正哩!

“村干部办事要讲公道,群众才信你。” 王传喜说,“德才兼备,德为先,公心也是德,这是当好村干部的前提。”

代村用10年时间,分6批次,让全部村民上了楼,零占耕地、零投诉,还节省出几百亩建设用地,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

“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最终要体现在村庄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王传喜说。旧村改造完成后,由村集体出资保障村民各项福利,全体村民基本食物无偿供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住进设施完善的老年公寓,按月享受老年优待金;村民100%参加新农合、新农保,所需资金由村集体全部负担;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享有村集体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2000—50000元不等;全村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实现了就业,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有集体分红收入。如今的代村,实现了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

“多亏了有传喜这个好班长!” 今年77岁的老支书李学全跟记者算了笔账,他现在每个月拿300元的老年优待金,国家每月补助100元,村里每月粮食款、商城分红400元,加上早年投资商城的分红和每年10000元的退休金,“俺们日子过得比很多城里人都滋润哩。”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 这段村民自编的顺口溜,道出了代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

在代村村委会接待室里,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及授予王传喜个人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各种奖牌和荣誉证书摆满了一面墙。这是对王传喜,也是对这个 “两委” 班子、对这个先进村的最大褒奖。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王传喜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要求深深印在了心里,“要让父老乡亲富起来,让村里强起来,我现在很有干头。”

现在,王传喜已瞄准了新的发展目标,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印象兰陵旅游古镇、兰陵优质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新项目正在筹划或已开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 ‘代村样板’。” 谈到代村的未来,王传喜神情坚定。

《大众日报》2018年6月14日

追求优秀,一直在路上

花 宇 贾传龙 李桂东

用了17年,党员王传喜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将村庄由混乱落后带向了文明小康。在这18年,他不忘出发时的初心,坚守承诺,坚持信念,砥砺前行;在这18年,他一直在路上,学习无止境,干事创业无终点;在这18年,他循着公平公正的灯光,坚持原则走正道,无惧天黑是非多;在这18年,他的行囊总是空空,廉洁自律,带出好家风,民心支持成了他最大的收获。

2016年7月1日,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从这里开始,王传喜继续前行。

“传喜对俺们老人,比自己儿子都强”

1999年,在外干建筑的王传喜临危受命,回到了代村,先后担任村主任和村支书。他要复兴这个曾经辉煌又一度败落,曾让他自豪又令他痛心的村庄。1999年4月13日,他当选村主任;4月15日,法院的传票就来了。面对欠下的380多万元的外债,一年时间他出庭应诉了100多次。“那个时候不堪回首,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王传喜说。

万事开头难。当时,村里土地乱圈乱占、违章建设等问题严重,老百姓对土地调整的要求非常强烈。王传喜一上任,就拿最难的土地问题开刀。一说要调地,很多人拼了命跟他闹。有当街叫骂的,有往家里扔石头的,也有寄恐吓信的。2000年夏收腾茬前夕,精神濒临崩溃的妻子拦着王传喜,以死相逼,求他辞职:“你非要干,我就死!”王传喜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了异响,妻子已经喝下了农药。幸亏抢救及时,妻子转危为安。“经过这个事,我思想震动很大。但说实话,我没动摇。” 王传喜说。

王传喜在工地现场检视工程实施进度

曾共事多年的县退休干部张德华说:“一天24小时,他至少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年有365天,他就干满365天。” 唯一一次请假,是在2010年春节假期。除夕下午,王传喜告诉张德华:“小孩妈妈疼了一个多月了。这两天忍不住了,告诉我了,吃上止疼药哩。过了初一,我带她去临沂看病。” 大年初一,王传喜开会、看工地,忙了一天,妻子的病又重了。初二,县领导临时要来代村研究工作。“他是那种组织观念特强的人。上级有工作安排,他都严肃对待。” 张德华说。王传喜让家人拉着妻子到了临沂,一查是肿瘤,当天就住院了。初三,王传喜跟张德华请假了:“我对不起家属。这么多年,我都没过问。都因为我,才到了现在这个样。” 说完,王传喜落泪了,张德华也落泪了。他说:“我去医院看看,尽快回来,不要跟其他人说。” 这天下午,天还没黑,王传喜回到了代村,又忙到了夜里。

王传喜上台前,对老百姓承诺:“决不乱划一分宅基地,决不出卖一分地,决不浪费一分地。” 17年来,王传喜做到了。就连村集体投资的商城,铺面也坚持只租不售,挣的都是长流水的钱。面对着眼前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对着外界的压力,王传喜坚守住了对村民的承诺,不仅未卖一块地,反而通过流转,又获得了另外5个村7000多亩地的经营权。村里建起了225栋居民楼、小康楼,配套了省级规范化小学、社区医院、单元式老年公寓等设施。老人们都说:“传喜对俺们老人,比自己儿子都强。”

在这17年,代村先后建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农业公园等一大批项目。其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是山东省目前唯一被命名的国家农业公园。到2015年,代村村集体年纯收入7000余万元,集体资产(不包括土地)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万元。这18年来的每一分钟,王传喜从未停下追求优秀的脚步。

“他的时间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

代村的村干部,每天早晨6点集合,把村里各个项目转一遍,研究安排工作。傍晚,全体人员到不同现场,再开一次主题会。赶上出差,王传喜就电话 “遥控”,点点滴滴都会过问督促。就连在生病治疗时必须静躺的一个小时,他也不停地打电话调度工作。只要在办公室,王传喜至少工作到晚上9点。到了春节,班子成员除夕下午才开始放假,初一一早就上班。村 “两委” 工作人员刘聪说:“有一年修路赶工期,每天早5点开工,夜里12点收工。每天,王书记都靠在工地上直到收工,干了一个多月。最后,连工人们都受不了他了,给多少钱都不干了。” 2016年,村里计划在清明节前完成沂蒙老街项目。工程是大年初一放线,大年初二正式动工,一天都没耽误。出差到北京,只要不是出于工作需要,他一般坐最早一班高铁去,事办完就回来,尽量不过夜。他说:“一是省费用,二是不耽误工作。” 张德华说:“王传喜就是个工作狂,他的时间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 王传喜说:“我只要一闲下来,就觉得愧疚。”

王传喜是全国劳模,享有一定的疗养待遇。但从2008年被评为省级劳模以来,他只参加过两次疗养。每年,他都因为村里工作走不开,硬着头皮跟工会的同志请假解释。2016年,他实在不好意思再推脱,本来准备先去报道。可临到跟前,又因为工作太忙,不得不再次请假。

王传喜身形魁梧,是标准的山东大汉身材;但干起工作来,又心细如发,扎扎实实。打开王传喜办公室的书柜,里面按年份摆放着131本工作笔记,这只是全部笔记的一部分。王传喜笔杆子很勤快,每天工作的总结和思考,都会记录在上面。只要是代村发生过的事,来什么领导,开什么会,在王传喜的笔记本上都有底。

到了晚上,如果没别的工作,王传喜就把门一锁,手机一关,学习上级有关 “三农” 工作的政策。到了夜里十一二点,忘记了吃饭,是常有的事。张德华说:“代村能有今天,是因为王传喜满脑子研究政策。土地流转、现代农业这些大题目,他时时刻刻想着怎么跟代村结合。”

“吐口唾沫砸个坑,他说话算数”

任职之初,王传喜就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在家里办公,有事到办公室敞开了说。每个月1—5日,代村都要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开会,由王传喜向大伙报告上月工作情况。公开,是王传喜对乡亲们最基本的承诺。

拆迁被称为 “天下第一难”。代村从1999年酝酿拆迁,2006年开始建设,到2014年农民全部上楼。搞了15年拆迁,王传喜死死抓住一条:公开透明。村里搞拆迁,一旦评估结果公示上墙,他就从早到晚坐在办公室,连坐7天,等群众上门。他跟拆迁户说:“你们有意见,不要为难拆迁小组的同志。有问题来找我!”

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但王传喜深知:农民不怕吃亏,就怕不公平。17年来,他一直一碗水端平。再硬的口气,再大的情面,在王传喜这里,都不管用。村里拆迁到了最后一户的时候,对方提出要突破政策,提高补偿。为了那一户,村里做了两个月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都熬到12点。工作陷入停滞,对方志在必得地施加压力:“这都拆到最后一户了,政策就不能变变?” 王传喜知道对方的心理,但他更知道:一旦丧失了公平,自己的原则就丧失了,前些年的拆迁成绩就会清零,代村就会重新乱掉。他放出话:过了期限,一分钱奖励没有。最后,那户人家只得同意拆迁,并且愣是没拿到奖励。

村民龙治江拆迁后想申请以村民内部价购买一套住房。按照政策,不满55岁的村民才有资格购买。当时,龙治江还有两个月满55岁。王传喜答应他:“放心,有你的。” 果然,王传喜说话算话。但王传喜自己的三叔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因为超出了年龄,尽管求情了很久,王传喜也没答应。龙治江说:“王书记原则性太强了,吐口唾沫砸个坑,他说话算数!”

在原则面前,王传喜不怕来硬的,也没输给人性的弱点。2012年,代村对沿街楼拆迁,拆到了县城南环路边的付青泉家。这套盖了不到10年、600多平方米的楼房,有两层楼、7间屋。付青泉本身干建筑,盖房所用建材的标准很高,质量在村里有口皆碑。当时,他自己经营、出租,一年有七八万元收入。但按照村里的政策,不管房子大小,一律按人口制定分配方案。一想到这么好、这么大的楼房,村里评估价只有50万元,拆完只能分到两套房,付青泉说:“我现在想想,心里都疼得慌。王书记自个心里也疼得慌。” 王传喜说:“对方真是到了崩溃边缘,再拆下去真得闹出人命来。我也很为难,也困惑动摇了,也怀疑过政策是不是错了,那真是到了过不去的时候。” 在情与理之间,王传喜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但思考再三,他确认:贯彻了多年的政策不能改。终于有一天,两人在办公室谈到了后半夜,付青泉松口了:“不谈了,明天就拆。” 回到家,付青泉收拾东西,拿两瓶酒到了楼上,流着泪陪老房子过完最后一夜。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回家之后,王传喜也哭了。他说:“我们的群众真是太好了!”

“有个好名声,就是沾我的光了”

代村是富村,年年搞工程建设,资金往来多。对王传喜来说,想伸伸手,来钱很容易。但张德华敢给他打包票:“在廉洁问题上,王传喜相当过硬。我敢保证他一点毛病没有!” 张德华曾坐镇兰陵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指挥部,协助王传喜搞开发,面对的都是上千万元的建设项目。面对这一领域的 “潜规则”,王传喜对建设单位有言在先:“我们代村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但一些外地单位还是不放心,临签字前要“表示表示”,但王传喜说:“我们一顿饭不吃你们的。如果你们按质按时完成,我们请你们吃饭。” 在这个领域,都是乙方请甲方吃饭,还没听说有甲方请乙方吃饭的。签字之前,王传喜还会把价格再压5%。他说:“我们不要你吃请,你们价格再压一压。” 这一招,屡试不爽。

身为一把手,很多人向王传喜送钱送物,拉关系、办事情。当面拒绝不了的,王传喜就想办法给对方退回去。自己方便退的,就把态度说明白;自己不方便的,就让其他人帮他退。身边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有过替王传喜退钱退物的经历。

王传喜很反感这些往来。后来,临近节假日,他就让妻子紧闭大门,装作不在家,任谁敲门也不开。后来,他干脆让妻子带着儿子在外面躲清净。张德华打趣王传喜说:“做你老婆孩子真难啊!一到过年过节,有家不能回。” 躲了几年,人们知趣了,送钱送物的少多了。

王传喜在工地检查施工进度

王传喜大事有底线,小事也不糊涂。身为农村干部,王家又是村里大姓,免不了人情往来。但每逢婚丧嫁娶的场合,他自己不去,只是托人把礼物、礼金带到。农民送来一袋花生、两瓶酒,王传喜说:“老百姓来看你,完全是出自那种朴素的感情。硬是不收,或者原样退回去,驳人家面子,伤人家心。” 大儿子王加萌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就和妈妈、弟弟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回礼,并且只多不少,有来有往。

代村是富了,但在王传喜的派头上体现不出来。出差在外,他和驾驶员住一个标间,绝不单独开房间。接待方不安排住宿的,他都是住在办事地点附近的快捷酒店。在北京,他还住过好几次半地下的宾馆。小儿子结婚时,孩子花自己的钱、托朋友找了几部豪华轿车迎亲,王传喜得知后很生气,把儿子熊了一通,愣是让他换成了几部大面包车。

对两个儿子,王传喜立下规矩:“有本事,就出去干。村里的事,你们兄弟俩不要掺和。” 一次,一位朋友请王加萌吃饭。到了桌上,才发现还有一些建材商。王加萌明白了饭局的意图,也知道父亲的脾气:“咱要这样,这个饭就不能吃了。” 王加萌的单位招待客户,他自己招待朋友来国家农业公园游玩,都是买团体票签单算账,没沾过父亲一点光。王传喜常说:“越是亲人,别人越是看着,就越是要严格。不缺吃、不缺穿的,跟我沾什么光?有个好名声,就是沾我的光了。”

《农村大众》2016年7月29日

19年不忘初心 包工头终成 “领路人”

达庆珺

王传喜待人诚恳,思维敏捷,谈吐直爽。19年前,他是小有成就的建筑队包工头,19年后,他是载誉归来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0多本的工作笔记,记录了他十九个春秋和代村百姓共同成长的历程。正是这位憨厚而又细心的汉子让一个昔日 “脏乱穷差” 的落后村庄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佼佼者。自1999年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责任感点燃了他求真务实的思想之火,事业心扬起他开拓进取的智慧之帆,而在他的胸怀,我们可以看到那颗初心,10多年前就埋下了干事创业一心为民的种子。

治理乱脏差,还清380多万元村欠款

——他挑起了担子,不忘责任与担当

20世纪90年代末,代村的经济发展衰败停滞,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曾是山东省兰陵县出了名的垫底村、上访村。

“既然我当了书记,就不想当逃兵。” 1999年,在当地做了几年包工头小有成就的王传喜临危受命,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此后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里的工作。“4月13日当选的村主任,4月15日就接到法院传票催着还村里的欠债。在后面的一两年间,我出庭100多次。代村欠下外债380多万元。那时候的380万元,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对于上任之初的情形,王传喜至今记忆犹新。一边是村民对村干部有意见,经常上访,村里治安也很差,有偷的有抢的还有骂大街的,另一边是严重的债务问题,还因为欠缴水电费过多,村子经历了三伏天断水断电的窘境。

面对陷入崩溃边缘、一派乌烟瘴气的村子,他被震撼了。郁积在心头的对代村现实的所见所思,让他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又是一个不眠夜,他带领村干部连夜开会,把当时村里存在的问题列了大大小小80多项,从债务到治安,从村容脏乱到人地不均,王传喜一步步稳扎稳打,埋头实干为村子的发展谋出路。

代村的债务问题是个老大难,王传喜通过不断摸索,制订了分期分批还款计划,加上他严谨守信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灵巧的转变,几年时间里,这个老大难问题就被分期分批、分轻重缓急地消化掉了。“以事实为依据,讲事实,讲诚信,只要账目上有这个账,我们就认。” 王传喜诚恳地说道。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王传喜带着班子,连夜站岗巡查,一天要走上30多里,无论刮风下雨,夜夜为村民守护。“我们把全村划成45个治安小组,每组10—20户,户户传牌,轮流持牌站岗,网格化值班。” 对于治安问题,王传喜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整夜值班,一大早传牌给下一户,到后来,代村基本上就可以夜不闭户了。我们坚持了5年时间,直到后来条件好了,安监控了,才取消了夜间持牌值班。” 通过王传喜和村 “两委” 班子不懈的努力,2000 年,代村终于由乱子村被评为临沂市先进治保村,后来又被评为山东省先进治保村。

王传喜深知,村子治安乱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治理环境和违章建筑更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治乱的同时,带领村里群众,从“五大堆” 开始,清理村子里各街道、各角落的柴草堆、粪堆、土堆、乱石堆、垃圾堆以及大街小巷的猪圈、粪池子。由于一些村民喜欢把房子建得很高,门台也高。一条胡同宽4—5米,房子高了大半米,门台又伸出2—3米,俨然已经成了村子里的拦路虎。“清理完了 ‘五大堆’,我们又着手清理胡同 ‘拦路虎’,门台只允许你往外伸出半米来,不管房子盖多高。”在王传喜的带领下,代村从2000年开始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连村中央那条淤积数十年的古老运粮河,也从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2005年,代村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

共产党人不信邪,百姓最怕“真”与“公”

——他凝心聚力树初心

在这80多项问题里,最让王传喜头疼的其实不是债务,不是治安,更不是脏乱,而是人地不均和零散经营,这也是村民反映最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每个人都知道,农田是农村老百姓的命根子,动土地,就是动了老百姓吃饭的饭碗。但是自从20世纪50年代分完土地以后,代村的地就没再动过,随着人口自然增长消亡,村里地少的户一人只有三分田,地多的户一人能有两三亩。要动地的话,地少的举双手欢迎,对于地多的户那就等于是 “嘴里抢肉”。

“村里 ‘两委’ 成员都说重新分地 ‘合理’ ,却都说 ‘做不成’ ,我就不信这个邪,为什么合理还能做不成?!” 对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人地不均问题,王传喜带领班子一边依法走程序,形成文件报告报到镇里县里;一边是做群众思想工作,走民主程序。

就在王传喜整天为分地的事儿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家里却后院起火,王传喜的爱人刘会芳喝农药了。“她压力太大,村里有的老百姓不理解咱干的事儿,因为要分他家的地,经常会到处骂街。” 王传喜说,幸亏当时发现得早,及时送到医院里抢救,要不真的会愧疚一辈子。

要干就得干成,王传喜形容当时的情况是 “背水一战”,他告诉他所带领的村支部班子,分地的事儿喊出去了,如果干不成,我们好不容易选出的这届班子就等于提前解散了,没有退路!

时值2000年夏天,地里刚割完小麦庄稼腾茬,为不耽误腾茬播种,王传喜带着村干部临时设了个后勤组给老百姓做动员工作,夜间发棉大衣,白天发草帽送水送饭。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都在地里。为了划定地界,光木桩就用了近1万个。

“一户两块田,一块好点的一块差点的,所有村民抓阄选地,当时也挺巧,村干部抓的都是孬地贫地,老百姓就私下议论 ‘这回分地有真事儿’。” 王传喜说,老百姓的工作不好做,老百姓就怕两件事儿,一个怕 “真” ,一个怕 “公” 。我们干的就得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儿。

以情动人,以真动人,所有人都说该干却干不成的事儿,王传喜这名基层共产党员带着村 “两委” 班子干成了。王传喜向记者回忆起这段旧事时,感慨万千。他说,对我们来讲,就像一次革命,一次战役。通过这件事儿,进一步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如果说巡逻治乱、清河治脏、治穷还账,提振大家信心还不是很足的话,那么,通过这次土地调整,确确实实奠定了我们这一届村“两委”班子的群众基础,大家对我们这个班子都很信服。

起早贪黑,谋划发展思路

——他做了排头兵,不忘集体发展共同致富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 这段朴实的顺口溜,真实地展现了如今代村新农村建设的斐然景象。

王传喜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让农民富起来,真正做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多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王传喜结合实际,大胆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村庄建设的新目标,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代村发展的“3531” 规划:“五区一网”,即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生态庭院区和村庄整体绿化网;“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五场一站”,即奶牛场、养猪场、水貂场、养鱼场以及饲料厂和生活用沼气站。就是他的这个大胆规划,让代村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了现代农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路子,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程。王传喜每天早上6点前,都会早早赶到村委会办公室,对他来说,这是习惯,更是坚持。19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王传喜这习惯雷打不动,每天晚上10点前,他很少进家门,一定要把当天的工作忙完。“咱是一名党员,有时就得有股子 ‘傻劲’,既然群众信得过,咱就不能贪名图利,哪怕再苦再难,也得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干点事。”

采访中,记者提出想看一看伴随了他19年的工作笔记的想法,王传喜欣然同意。打开柜子,近200本工作笔记整齐地摆放在里面。从上任第一天的小黄皮的 “工作手册”,到后来的大大小小的皮质笔记本,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年月日。它们记录着王传喜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况,更承载了他19年来的一心为民、爱党敬业的心路历程。

工作近20年,王传喜工作笔记就记了近200本

在王传喜的带领下,代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地前来参观学习的更是络绎不绝。2015年代村各业总产值1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000余万元,村集体积累(不包括土地)达到8.2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万元,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奖学敬老,百姓民生记心头

——他不忘红心,心系群众幸福

对于土地规划,王传喜有自己的独到思考,2005年,他敏锐地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走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统一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2007年,代村更是与毗邻5个村的2200多个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使得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达到了1万余亩。通过不断的土地流转,他心中的思路也逐渐变成现实,转型后的代村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乡村旅游产业刚刚在全国兴起,王传喜第一时间就嗅到商机,顺应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迅速启动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 “双园” 一体化开发建设。在做好工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等农业产业化的同时,不忘融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13—2017年,兰陵县在国家农业公园连续举办了5届菜博会,农业公园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社区中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代村呈现出了发展势头好、后劲足的繁荣景象。面对一项项优异的经济发展成绩,王传喜并没有就此放松,他深知,只有让百姓切身感受得到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如何让居民幸福感满满的” 一直是他放不下的 “心结”,他说:“社区有了节余,必须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发展同步起来,这钱要花在民生保障这个刀刃上。”

既然想到了,说到了,就要抓紧干。王传喜凭借着扎实的工作干劲和不忘群众的工作态度,2005年,在代村启动实施 “十年建成全面小康村庄” 总体规划。顺利完成了旧村改造3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65栋,小学、幼儿园、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切实地让群众感受到了代村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年来,在他的坚持下,代村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集体分红、补助等形式惠及每一个群众。

采访中,原村委副书记,今年75岁高龄的李学全告诉记者,“村里每年都给我们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统一为全村人支付新型合作医疗资金。如今我和老伴住的养老房也是村里统一安排入住的。” 说着他便带着记者来到了这所干净整齐、明亮大方的老年公寓。一排排小楼整齐划一,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幸福家园” 4个大字尤为显眼。记者跟随这位老人走进了他的家,在这6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包含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都是由村里统一配备的。李学全说:“王书记宁愿在负债的情况下,也要提前让我们老人过好好日子。全村的老人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时在一起拉呱,聊的也都是王书记的好。”

据了解,代村不仅统一安排了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还统一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最大努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他们说我一句好,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王传喜欣慰地说道。

舍小家顾大家

——他是群众真正的公仆,不忘身份、不负重托

在村民眼里,王传喜是个人情味十足的好干部,再晚也要抽时间自己到社区转转,和街坊邻居拉拉话,他认为工作之余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能发现好多工作中见不到的东西。任何社区居民的困难问题从逃不过他的眼睛,谁家有了过不去的坎,也会找他评评理、说说事,他也从不推辞,总能放下手中的活,认真听,认真记,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好。

“刚上任时,他干的净是得罪人的活,以前十分要好的邻里关系,也陷入僵局,虽然我当时压力大,但还好一切都过来了。现在邻居、村民见了我,都是远远地打招呼,说感谢,我心里也别提多高兴了。”说起王传喜,他的爱人刘会芳脸上也情不自禁地洋溢出自豪的表情。

当记者问道:“王书记天天干工作,把家当旅馆,家里人能理解吗?” 刘会芳清瘦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从容地说道:“从他当书记的第一天起,就在家里请了长假,家里的事,他基本不问。甚至连孩子的年龄、学校的任何情况一概不知。家里平时也总是冷冷清清,好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都特别能够理解父亲。”

如今的王传喜已经是做了爷爷的人,父母也都已经70多岁了。他舍弃了小家,把心思都用在了代村这个大家上。这么多年,王传喜始终坚持 “一天两会” 的办公制度,村 “两委” 每天早晚雷打不动地开碰头会,天天如此,哪怕是过年过节,家人也早已习以为常,他19个中秋节、春节没有陪父母吃顿团圆饭。

王传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党员身份,不负群众重托,不仅对自己要求严,对村干部要求也严。这些年来,全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更没有群众说三道四。

采访中,李学全告诉记者,“代村的能够有今天的发展,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至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参观完南街村后,王书记写下的一句话,‘南街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如今,代村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王书记的兢兢业业。”

19年来,这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干部,不忘初心,始终肩负使命,从未想过停下奔波的脚步。他殚精竭虑地思考着代村未来的发展,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群众的冷暖,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了新农村建设的华美篇章,用忙碌的身影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光。

齐鲁网临沂2018年6月7日讯

“时代楷模” 王传喜

柏建波

2018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 “时代楷模” 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王传喜,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他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19年来,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模范践行新时期沂蒙精神,团结带领村 “两委” 班子和全体村民,将一个 “脏乱穷差” 的落后村,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 “领头羊” 、乡村振兴的 “排头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对党忠诚、情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体现了基层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创新实干、尽职尽责的崇高精神,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啃最硬骨头 “乱村”换新颜

代村位于兰陵县卞庄街道城乡接合部,全村3.6平方公里,1196户3620人。20世纪90年代,代村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全村负债380多万元,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上访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1999年,临危受命的王传喜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听他们 “放炮” “拍砖”,最终梳理出债务缠身、人地不均、环境脏乱等80多个问题。

对比昔日的脏乱差,今日的代村集体经济发展兴旺,处处瓜甜果香

想破局,先啃最硬的骨头。经过调研他发现,人地不均是限制代村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他反复思量,提出重新调整土地的想法,一户两块田。话没说完,村干部们当即炸了锅,纷纷摆手摇头,都说成不了:动土地,那是动农民的命根子,人少地多的户,还不得拼命?

有人登门骂骂咧咧,飞石、恐吓信,接连而至。妻子刘会芳,精神几近崩溃,就和丈夫商量:“要不,咱别干这档子事了?”

王传喜坚定地说:“这事干不成,我们就成了代村的罪人!” 他一边依法走程序,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抓阄分地。村民一看,这事儿确实挺公平!这才纷纷松了口。在那几个月里,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在地里,最终顺利完成了土地调整。

针对债务缠身问题,村 “两委” 研究制定了 “讲事实讲诚信,分期分批还款” 的原则。“我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村里一有钱就先还债。诚恳的态度加上科学的方法,在随后几年里,我们终于还清了这些巨额债务。” 王传喜感慨地说。

随后,王传喜又带领大家陆续开展了治安整治、环境整治、村风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代村的面貌在一天天变好,终于稳住了、不乱了。“从那以后,王书记就成了俺们代村百姓的主心骨。” 村民宋桂云笑着说。

走集体道路 村民当股东

如今的代村,已从一个负债380多万元的落后村,发展成为村集体收入过亿元、人均收入超6万元的乡村振兴先进村。是什么让一个“负债村” 变成 “亿元村”?王传喜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全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同步提前实现小康。

王传喜上任不久,就和村 “两委” 班子一起,到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等地取经。老村支书李学全说,在河南南街村参观时,王传喜豪情满怀,在大红留言簿上写下 “南街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当时觉得不过是一时冲动而已,没想到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李学全说。

到先进村庄调研后,王传喜带领村 “两委” 一班人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积极探索,选择和坚持了坚定不移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和鼓励全民创业,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集体化发展之路。

村 “两委” 一班人与时俱进,积极接受新的理念,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成立了集体股份制企业山东新天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村民入股当股东,年年享受利润分红,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培育形成了建筑装饰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四大优势产业。

代村于2002年成立了集体所有的建筑队,规定村里的所有建筑活一律不外包,全部由村建筑队自己干,收入归集体。自此以后,伴随着村庄社区、园区建设、代村商城等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筑队也不断壮大,施工技术、建筑质量等方面达到了县内同行业最好水平。后来成立了建筑公司,业务也进一步扩大到装饰装潢,目前以建筑公司为龙头的建筑装饰业蓬勃兴起。

2005年,村民土地统一流转,改由集体经营;2008年代村又流转周边村几千亩土地,形成万亩农业示范园。2010年代村商城一期工程动工,仅3个月全部完成。2015年,商城二期顺利建成,专营建材。眼下的代村商城每天熙熙攘攘,已成为全县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进驻经营户2000多家,年交易额10亿多元。

如今代村村企合一,集体强大,村民富裕。“现在,村经济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股东的分红越来越高了,这多亏了王书记带领我们坚定不移走村集体道路。” 村民王传祥高兴地说。

搞现代农业 田园变公园

走进坐落在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满眼都是各种特色蔬菜水果,还有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王国、花香扑鼻的兰花馆以及古香古色的沂蒙山农耕博物馆、沂蒙老街,2017年游客达近百万人次,光门票收入就达3000多万元。

早在2002年,村里调整并流转土地后,王传喜就带领村民搞 “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这已经是农业和旅游的初步结合了。

2005年,王传喜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统一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村集体统一供应粮油和生活必需品等。2007年,与毗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达到了1万余亩,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2012年,顺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启动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 “双园” 一体化开发建设。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2万亩的国家农业公园,是山东省目前唯一被命名为国家农业公园、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旅游庄园。

该园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 “中国蔬菜之乡” “山东南菜园” 的美丽画卷。连续承办了6届中国兰陵(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同时,该公园也是省委党校的教育示范点、市级党员教育示范点,每年举办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学员10余万人次,培训党员近万人次。

办民生实事 家园成乐园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 这段村民自编的顺口溜,道出了代村乡村振兴的斐然景象。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代村,是代村人的一贯追求。按照村庄建设与发展规划,从2006年开始,代村分批实施旧村改造,在2014年全村最后一次旧村拆迁中,21名旧村改造岗的党员,带头签协议、搞拆迁,征地拆迁这 “天下第一难” 的事,成了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当月拆迁任务全部完成,拆迁总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多层居民楼65幢、单户小康楼160座、老年公寓4幢,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公共浴池、公共食堂,村民居住区实现了 “五化” “八通”,统一物业管理,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

代村由村集体出资保障村民各项福利,全体村民基本生活食品无偿配供;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老年公寓,按月享受老年优待金;村民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资金全部由村集体负担;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有2000—5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奖学金;全村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就业、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有分红收入,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在老年公寓居住的村民李苍松谈起代村的变化,动情地说:“现在的村子环境好了,俺们也过上好日子了,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

眼下,代村“两委”班子瞄准了新的发展目标,中国兰陵知青村、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印象兰陵旅游古镇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开工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策划 ‘中国兰陵优质农产品交易市场’ 和一处占地500亩的 ‘温泉度假村’ 养老养生项目,现在正在勘测地热资源。”谈到代村的未来,王传喜神情喜悦,目光坚定。

《临沂日报》2018年6月30日

扩展阅读Extended reading

    浏览历史Brows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