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21.00 元 《求是》社论评论言论选编·2016

  • 作者:求是杂志社
  •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 责任编辑:彭绍骏;向钧
  •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01日
  • 技术编辑:贾茹
  • 开本:1/16
  • 版次:第1版
  • 装帧:平装
  • 印次:第1次印刷
  • 字数:223000
  • I S B N:978-7-5147-0767-0
  • 语种:汉语

本书是《求是》杂志2016年优秀社论评论的集中展现。全书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实现中国梦”、“学重要讲话向核心看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本书观点突出、指向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实现中国梦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实现中国梦——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

☆ 本刊评论员

在秋高气爽、喜获丰收的美好时节,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圆满落下帷幕之后,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致以亲切的问候!

67年前的今天,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成立6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中所指出,这是探索前行的进程,是真抓实干的进程,是共同富裕的进程,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有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13亿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正在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与此同时,我国坚定不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大力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在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关键时刻,前不久,由中国首次担任主席国、习近平主席首次主持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标志性的重大成果。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作为2016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已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办的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多边峰会载入史册。会议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28份具体成果文件,充分发挥了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作用。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提出了“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的务实主张,进一步增加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主动权,为破解世界经济增长难题、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和二十国集团合作进程烙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杭州峰会通过的由中方起草、主导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是峰会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公报反映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中国理念,体现了推动解决世界经济增长所面临根本问题的中国方案,融汇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主张,并将这些理念、方案、主张上升为国际共识,成为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六十七载风兼雨,百年复兴路犹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这“三个新起点”,既是对我国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又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所遇到的新机遇新挑战的科学总结。就国际环境而言,当今世界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中国正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树大招风”的效应日益显现,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复杂情况。如何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世界格局大变动中掌握主动、臝得优势,迫切需要以大智慧、大战略来运筹。就国内发展来看,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布局来引领。就我们党自身来说,我们党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如何管好党治好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迫切需要有科学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来推进。所有这些,都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乘势而上,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我们就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中提出的“五个坚定不移”,深刻揭示出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一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二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我们将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三要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四要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五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个坚定不移”,必将开拓发展新境界,开创事业新局面。

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新中国成立67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进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 本刊评论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我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95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找到有先进理论指导、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肩负起救国救民救亡的重任,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

☆ 社论

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喜庆中,送别了成果丰硕、不同寻常的2015年,迎来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的2016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举国上下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站在新旧之交的新起点上,回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的2015年,不禁令人心潮澎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换挡降速,但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内生动力潜力巨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但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改革红利稳步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新旧动力转换处在关键期,但新的发展动能开始发挥作用,传统比较优势加速改造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力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2015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全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实现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治国理政方略,抓住了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和中心环节,体现了战略全局同战略布局的有机统一、战略目标同战略举措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科学制订、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要靠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治保障,要靠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阐明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当“怎么看”和“怎么干”这两个关键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破了题。这里的关键是“怎么干”,全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一是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五是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六是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七是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八是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九是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十是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很显然,要真正实现这些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境界。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加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解决问题就是补齐短板。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针对当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提出来的。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出来的。实现协调发展,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就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不可持续等问题提出的。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针对因应当前我国和平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高度融合的大势提出来的。实现开放发展,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来的。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贯彻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全面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指明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思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推进结构性改革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用劳动和创造托起中国梦——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 本刊评论员

五月的阳光分外灿烂,劳动的歌声格外嘹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来自辛勤的劳动,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铁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焕发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向未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特别是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的方式和内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在实施“十三五”规划中,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努力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彰显劳动的伟大力量,弘扬劳动的伟大品格,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劳动最光荣,工人最伟大。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畏艰险、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永远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都值得点赞和表彰。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要不断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创造更多机会,为广大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打开更广阔的通道。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工会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牢牢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把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稳中求进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更好地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伟大成就来自不懈奋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勤奋劳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用劳动和创造托起中国梦!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 本刊评论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综合国力大而不强以及创新能力严重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提到新发展理念之首。这是对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时代大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通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特别是在现时代,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一个国家要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靠创新。从国际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就国内而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长减速换挡,但从本质上说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只有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转换、厚植、增强发展动力,可以多措并举,但核心在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也就抓住了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总枢纽。

我们党提倡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发展实践都是由发展理念来引领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思想理论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思想的理论,才能始终赢得人民,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让理论创新之光,点亮引领时代的灯塔,指引实践创新的征程,化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制度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有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更好地拥有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着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文化要感时代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党、人民、社会主义祖国鼓与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适时地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学说,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只有用辩证方法推进创新,实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必须营造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创新离不开浓厚的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形成生动、活跃的创新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力量充分迸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就是未来”。坚持创新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要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努力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善用之,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全面开发世界最大、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更好地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利器,也是打开强国之门的锁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把创新精神贯穿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过程,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努力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新理念推动实践新飞跃、赢得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奇迹,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篇章。

不忘初心继续走好新长征路

☆ 本刊评论员

201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这就告诫我们,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

伟大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境地。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危机四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百折不挠地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斗争。但是,国民党当局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向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豪情万丈的革命史诗,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战争的卓越能力,充分体现了红军将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8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新长征,需要艰苦奋斗、持续接力、长期进行。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阶段,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也要看到,越是接近顶峰,道路越不平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不会唾手可得。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党要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就必须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形成了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在红军长征的艰苦磨难中,正是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从而使我们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为红军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赢得各项事业胜利,必须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今天,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严峻的,“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赶考”还远未结束。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在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还告诉我们,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在红军长征途中,之所以能够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就在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遵义会议上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面临的紧迫问题,从而在新的基础上维护和巩固了党内团结统一,为我们树立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典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加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坚持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我们要把思想建党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抓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契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更好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红军长征中共产党员忠于革命理想、献身革命事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自觉学习红军长征中共产党员热爱人民、造福人民的思想境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自觉学习红军长征中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风范,始终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自觉学习红军长征中共产党员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带领群众坚韧不拔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的,长征永远在路上。在新长征的征途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夺取伟大胜利的全局出发,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续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辉煌。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 闻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重大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庄严发布决胜全面小康动员令的国家盛会——热烈祝贺两会胜利闭幕

☆ 本刊评论员

最是一年春好处,春到人间万物鲜。在这生机盎然的大好春光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完成预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6年两会,是在我国“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嘱托,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其他各项重要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些文件,必将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体现“亲”“清”二字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发表重要讲话,重申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强调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还强调要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指出: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两会文件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乘风破浪、化险为夷、行稳致远。

“十二五”时期的成绩来之不易,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与此同时,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十三五”规划纲要突出了六个方面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六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奋斗才能赢得未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看到,与2015年相比,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困难更多、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坚信,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实现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满载“十二五”的辉煌,憧憬“十三五”的前程,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而不懈奋斗——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

☆ 本刊评论员

军徽闪耀,军旗飘扬。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纪念日。我们向全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向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转业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军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89年前,在中国革命风云突变的危急关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9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绝对领导之下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从武装斗争到建立政权,从守卫边疆到投身建设,不怕牺牲,奋勇前进,在忠实履行不同阶段历史使命中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事实雄辩地证明,人民解放军是当之无愧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柱石,是祖国建设的突击力量,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兵者,国之大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安全和发展面临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干扰遏制压力明显增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安全环境,必须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国防实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大的提升,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强军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最高利益,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围绕强军兴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开创了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实施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就明确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课题,体现了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

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我军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根本的是靠党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先天基因和独特优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是要达到“绝对”这两个字的要求,时刻体现坚持党的领导的唯一性、彻底性和无条件性,始终不渝坚持党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要坚持思想领先,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确保军队坚定不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这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在全军牢固立起来,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的影响,激活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要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改革强军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要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通过改革把强军兴军的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设计落实好。要全面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六个着眼于”的战略举措,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深入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管理创新,聚力在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支现代军队的鲜明特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军队。必须贯彻“五个坚持”原则,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强化全军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抓好军事法治建设重点任务落实,着力构建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抓好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这个关键,各级带兵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自觉做依法治军带头人,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推动形成良好风气和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凝聚推进部队建设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抓工作,努力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面对国家战略利益发展的新要求和安全形势的新态势,必须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深入扎实抓好练兵备战,在提高本领、砥砺血性上下功夫,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努力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这鲜明地宣示了我们党和人民珍爱和平的一贯立场和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方可卫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谱写强军兴军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 郭纪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杭州峰会向世界宣示,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努力,已经迈向世界舞台中心。

相关原著Original Works

    浏览历史Browse History